古渠悠悠 碧水长流 -- 广西灵渠和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来源: violetlemon 2014-11-16 09:58:0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205 bytes)
悠悠古渠碧水长流

          正当沉迷于漓江两岸不能自拔时,相随的朋友谈起了“兴安”老家的一句话,挑起了我奔向早已心驰神往 “古灵渠”的强烈念想。

灵渠悠悠南服百越育出桂林山水甲天下





       游历完桂林就会心驰神往隐遁于八桂大地 “秦朝第三座伟大的水利工程”——灵渠。避世在兴安一隅的古老灵渠是否静待着我这个来自故乡的秦人探访?车行近两个时辰,我们就驶进桂林东北方的兴安古镇,小镇幽静异常,筑有雕花木栅游廊的岭南特色民居顺着灵渠青石板的堤岸绵延伸展,不远处的古榕树荫遮蔽着一座布满青苔的老石桥,桥下三、俩妇女正挥舞着棒槌在渠水中漂洗衣衫,我情不自禁地扑向那潺湲流淌的一渠碧水,浸润进流淌了两千年的悠悠渠水中,被清亮爽滑的柔波轻抚洗礼,心境霎时变得平和安详、心态虔敬。这一河铺满青绿水草的碧水清流,鱼虾浅底、悠游自在地嬉戏在随波招摇的细密水草间,波澜不惊地流淌在岭南与中原的大地上,沟通了湘江与漓江水系,遥想公元前214年,随着始皇帝嬴政灭六国,定中原,进军岭南,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秦始皇发兵50万大举进攻岭南,却久攻不下,于是令监御史史禄开凿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灵渠,曾几何时,所向披靡的秦军兵马、粮草顺长江而下,渡过湘水即被这条波澜壮阔的古老运河承载着,经由漓江水系,直趋珠江流域,南服百越,统一南中国,奠定了始皇帝天下大一统的宏伟基业,缔造了古老的东方帝国,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而今,古灵渠静静地流向阳朔,汇入漓江,流出了漓江两岸的如诗如画,美甲天下;滋养了八桂大地的繁华与富庶。我们沿着斑驳的青石堤岸溯流而上,一路上邂逅着陡门、泄水天平、大小天平等千年水利枢纽工程,驻足在“秦堤”前留影拍照,仿佛梦回大秦故地,行至古渠尽头,眼前江水漫漫烟波浩渺,搭乘古渡舟楫渡到“
湘漓分派”的“铧嘴”坝基上,脚边犁铧似的坝基尖嘴探进波涛涌流的江流中,不动声色地就将一河的波涛 “三分入漓,七分入湘”的分派停当,湘、漓二水从这里开始了合纵交流,奔向远方,于是,长江和珠江水系便融会贯通了起来,中原和百越天下一统。眼前的灵渠安详得有如一位饱经世事风霜,从容淡泊的仙灵贤达的老者,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以一泻千里之势,普渡舟楫,灌溉良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两千年而不怠。


     
       作为一个秦人,思绪不自觉的转移到另外两个秦朝著名的水利工程 -- 郑国渠和都江堰。
 

郑国渠水润泽出八百里秦川大粮仓

       记得是一个初春恣意烂漫的季节,我们驱车在秦地的渭北高原上,亘古厚重的黄土塬畔上散落的古老村落被萌动着新绿的麦田团团围裹,三三两两尚未脱去冬装的农夫,正从一条条宽窄不一的引水渠网中,忙碌着开沟放水,于是,浸润着一渠渠春水的小麦苗们疯狂嬉闹着“飕飕”地拔节展叶,八百里秦川上,渠水所到之处,春天就恣意烂漫开来,桃花红了、杏花白了,麦苗儿就鹅黄嫩绿地染绿了黄土塬畔。老乡遥指那欢快流淌着一渠春水的宽阔沟渠告知我们:水是从泾惠渠引来的,就是郑国老渠的水。当下,如雷贯耳。不经意间,我们竟站在了这默默流淌了两千多年的郑国渠的黄土岸边,呼吸着被古渠福泽了两千年而春意盎然、花香鸟语的甜润空气。放眼望去关中平原沟渠纵横,自西向东300里,浩浩泾水穿越渭北平原,汇注洛水,滋润着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旱涝保收,富甲天下。顺着脚下匆忙奔向平畴千里、春意浓稠的黄土旱塬上的一池春水,我的目光追溯到公元前246年,在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末年,黄土旱塬上的秦国日渐隆起,其东邻韩国在不断衰微中惶恐不安,遂派间谍“郑国”的水工游说秦王,利用关中平原西北高于东南的地形特点,在东北谷口高处开凿干渠,沿山脚向东延伸,形成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并沟通了关中平原泾、洛、渭河水系,使干旱缺雨,土地贫瘠的关中平原渠网密布,润泽千里,这一浩大水利工程历时十年,韩桓王本想以此“疲秦”策略,耗竭秦国实力,得以保全国家,然则 适得其反,秦王将计就计,凭借韩国的水利人才,修筑起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郑国渠,灌溉润泽的八百里秦川成为关中大粮仓,为所向披靡的秦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就了秦始皇横扫六国 一统天下的雄伟霸业。两千多年来,悠悠古渠碧水长流,纵横沃野,也浇灌出了秦皇汉武、大唐盛世以及十六朝帝都的鼎盛与辉煌……,从两千年前流淌至今的古渠水,在我的脚边又汩汩流向春意萌动的关中原野,绿染黄土塬畔,福荫庇护着三秦大地的子民百姓们奔向小康之路……。   





    都江堰波涛灌溉出古蜀天府国

       千古大帝秦始皇平定中原后挥戈南征,收复巴蜀。踏着史书索引的“秦直道”的车辙蹄印,我曾数度流连于“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站在鱼嘴坝基上,看着从莽莽群山中一泻千里,汹涌澎拜扑面而来的岷江激流,被昂立江心的“鱼嘴”一分而二,调教成乖顺的内、外二江,外江泄洪排涝、内江灌溉润泽得成都平原,丰饶富庶,两千年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于是,天府之国的子民们,奉李冰父子为天神,修筑“二王庙”供子孙后代瞻仰供奉,祭拜完伟大的先祖圣灵,站在二王庙半山腰的灵台上,回首浩大的都江堰景区,第二道溢洪排沙水利枢纽——“飞沙堰”尽收眼底,横亘内江出口的一道浅浅沙堰,守护着宝瓶口和灌区两千年来不被泥沙淤塞,洪水进犯,而今游人们在细沙浅浪的堰坝旁戏水玩耍,流连忘返。下得二王庙,信步由缰地徜徉在遮天蔽日的林荫路上,依傍着内江一河的波浪翻滚,耳边吹拂着裹挟岷山融雪的清凉山风,惬意下行至“离堆”的伏龙观上。都江堰枢纽工程凭借玉磊山脊,开凿出一个“节制内江水流的大闸门”,因其形似瓶口,而控制水流量功能奇效,故名“宝瓶口”。从离堆的石阶信步而下,眼前的宝瓶口江水激荡,顺流而下,涛声震耳欲聋,两千余年来,都江堰——你这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以无坝引水,因势利导的宏大水利工程,成就了人间奇迹,至今仍日夜不息地发挥着排洪、浇灌作用,滋润出了富甲天下的成都平原,以天府之国的美誉征服世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令我这秦地人氏流连忘返,魂牵梦萦。






 
       思绪又回到了脚下灵渠的路,告别夕阳余晖下一河柔波的古灵渠,完成了秦朝三大水利工程的游历探访,为先秦大帝的丰功伟业而敬畏膜拜,更为中华先贤们聪明才智创造的人间奇迹而钦敬自豪!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