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成都行 - 2 草堂吟诗

来源: 2011-12-12 00:24:3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故乡成都行 - 2 草堂吟诗

唐代诗圣杜甫, 虽然不是四川人, 却在他生命中极重要的几年里, 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杜甫于公元759年冬天,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南部)颠沛流离到了成都. 次年春, 他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 杜甫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留下诗作240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 色彩明快, 动静相宜, 极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当年在草堂所见的迷人春色.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 可是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 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这里再从 "百度" 摘一段介绍:

"杜甫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

"成都杜甫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 "杜陵野老"、"少陵野客 ",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工部祠后有近代1997年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杜甫草堂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 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在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 “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旅游新亮点。位于原梵安寺古建筑群第三重大雄宝殿的“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馆内的基本陈列《诗圣著千秋》,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创意奖。采用现代的陈列手段和鲜明而形象的陈列语言,展示了杜甫诗歌的辉煌成就,表现了杜甫思想的深远影响。"

而我之所以喜欢杜甫, 除了那精湛的艺术之外, 更是源于他的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性.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 饱经风霜, 却始终忧国忧民. 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苦难的生涯并不能消磨他的意志, 却反而使他得以用一介布衣的眼光来看世界与人生, 也因此为后人留下大量精美的诗篇. (再看看当今那些贪官污吏, 在杜甫面前, 真是草芥不如!)

虽然杜甫只在那里住过屈指可数的几年, 得天独厚的成都, 即使是在经历了文革的劫难之后, 却仍然能够把一座草堂保存得如此完好, 这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作为成都人, 我也深深地引以为自豪. 前两年那次回成都, 算起来只逗留了不到一星期的时间, 我还是把草堂排在了游览表上的第一位, 这让我既观赏了风景, 又复习了杜甫的诗篇, 岂不快哉! 还有, 游览草堂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惊喜: 那就是在草堂的地下, 几年前由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处唐代民居遗址, 并在这处遗址上搭建起一个博物馆, 向公众开放. 这是我 1985 年那次回成都时无法看到的啊!

看一些图片吧.

1. 杜甫草堂的正门.

2. 成都杜甫草堂中的导游石, 独具一格.

3. 杜甫草堂碑亭, 与我 1985 年所见到的相比, 变化不大.

4. 草堂中的杜甫故居 (当然是后建的了).

5. 诗圣杜甫铜像. 胡子已经被游人摸得发亮, 据说可以分得一些文采?!

6. 杜甫故居的正面, 有小桥流水.

7. . 杜甫故居院子中的一口井, 不知道这种造型是否真有历史依据?

8. 杜甫故居的主卧室, 看来也可以赋一篇 "陋室铭" 了!

9. 溪畔翠竹.

10. 草堂书房. 可是我总觉得不太像.

11. 这会是杜甫写诗的地方吗?

12. 浣花祠的入口处.

13. 由陈叔通题匾.

14. 浣花溪中, 锦鲤翱翔.

15. 又见修竹!

16. 观鱼

17. 古亭

18. 五彩缤纷的浣花溪

19. 诗史堂: "草堂留百世, 诗圣著千秋".

20. 杜甫草堂中的诗碑, 刻的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说实话, 我不太会欣赏这段书法.

21. 这是老舍所书杜甫忆李白的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2. 老干新枝, 滴翠飞红.

23. 红灯枯木, 相映成趣.

24. 邓拓所书杜诗: "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不由得赞叹, 境界极美!)

25. 烟雨浣花溪

26. 杜诗长廊前的游客

27. 浣花溪水鲤鱼肥, ...

28.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 这句不是杜诗.)

29. 这个大石槽, 不知是做什么用的?

30. 杜诗长廊前的入口处

31. 草堂书屋, 粉墙翠竹, 环境幽雅.

32. 草堂书屋中的绣花女

33. 看到一个可爱的根雕弥勒佛, 可惜被我照糊了!

34. 绿荫叠翠

35. 翠竹蔽日红墙幽, 烟雨朦胧有佳人.

36. 雨色苍茫

37. 杜诗长廊前的盆景陈列区

38.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39. 叶剑英所题杜甫前出塞诗两首. 前者为第六首: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杜诗雄浑的一面, 同时也反映出他所处的艰难时世. 后者为第八首: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这里颇有些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政策吧.

40. 曲径通幽处

41. 杜诗名篇: "三吏".

42. 杜诗名篇: "三别".

43. "水竹居", 在这里可以买到与杜甫有关的纪念品, 和一些字画.

44. 杜甫草堂中的唐代民居遗址, 这是今人所绘的一幅大尺寸的壁画, 在想象中描述盛唐时期民间和平富庶的生活.

45. 唐朝的官服

46. 唐代民居遗址中出土的民间陶器

47. 唐朝的仕女服装

48. 杜甫草堂中的唐代民居遗址, 因为那里用人工光线来照明, 色温怎么也调不过来.

49. 悠悠岁月, 逝者如斯. 游罢草堂, 心中总是思绪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