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还是不谢,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来源: 废话多多 2018-03-31 05:14:1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05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废话多多 ] 在 2018-04-01 06:10:0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借楼下老扁同学的话题,说说有关thank you letter的方方面面。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要说thank you letter, 首先要给thank you letter一个定义。

中国文化不仅一诺值千金,一谢最少也值五百金。最常听到的是:熟人不说谢,朋友不必谢,生死之交不用谢,父母子女谢什么谢,王中之王的说法是大恩不言谢。

而美国文化是谢字当头:吃饭的时候别人把盐遞过来,谢。走在路上别人开个门,谢。开车迷路问一下,谢。父母子女之间每天谢来谢去。别人帮了大忙更是没完没了的谢。

原因是经过几千年的沉积和淘汰,中国文化沟通讲意会。而美国文化只有两百多年,沟通凭言传。就好像两岁的娃看到一块糖,马上大叫:妈妈我要吃糖。而大叔大妈们成熟了,看到一块糖,即是口水涟涟,也会花上几分钟说那块糖如何好吃,或自己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血糖低到了要晕倒的地步,等着别人请他吃糖。

所以 “thank” 和“谢”在不同的文化中隐意不同。美国文化中的“谢”,大多数的情况下是老北京所谓的“客气客气”。“Thank you letter”不过是“客气信”而已,并非惊天动地的“感谢信”。

定义有了,答案也就有了。在美国,面谈之后,随手发个邮件,客气客气。不过几秒钟的事儿,何乐而不为。有的同学要较真儿了,我客气,他为什么不客气?其实从前,聘方和应聘方都是互送客气信的。只是现在天气也热了,豆子也硬了,世风日下。聘方职位在手,应聘的人多,有不客气的条件而已。

从实际利益的角度出发,客气不客气,取决于职位和面谈的人。如老扁同学所说,对人的职位要写,对事的职位不必写。然而,老扁同学忽略了主持面谈的人,这也是楼下山高路远同学质疑的对人与对事。与人事面谈时,对方不了解技术,对事就变成了对人。极端一点的例子,我们人事部有位早上不说早安不办事的人。她说完早安后,直盯盯地看着,直到你悟出来你说的“Hi”对她来说跟没说一样。遇到这样的人,不客气办不成事儿。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一个职位,两/三/四人技术水平相当,取舍之间,客气不客气就有了份量。

既然是客气客气,便是老扁同学说的三句话:1. 感谢这次机会;2. 继续有兴趣这个职位;3. 希望能尽快听到结果。多了没用,面谈时没发挥好,认栽就是了,解释多半是越描越黑。实在觉得应该解释,另发邮件,一箭双雕的结果可能变成弄巧成拙。

所有上述废话,按美国文化的沟通方式就一句:发个邮件你会死啊?

所有跟帖: 

给班长鼓掌 -lvalv- 给 lvalv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31/2018 postreply 05:32:21

多谢多谢。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31/2018 postreply 05:33:22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