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甘地是圣雄我跟谁急 (1): 偏见的产生

来源: 废话多多 2011-08-25 13:09:3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753 bytes)

由【废話多多】

人说歧视起源无知,我看偏见来自了解。来美之前,除了一本《甘地传》,对印度的一知半解都是从电影上看来。总觉得印度的异国风情引人向往,女人服装华丽千媚百态,男人英俊潇洒道德高尚。

到了美国,前前后后遇到的印度同事不下二十个。近距离接触之后,发现诱人的异国风情中有着永远听不懂的英语,在老板面前千媚百态的女人经常不劳而获,英俊潇洒的男人原来只是屏幕上的影象。至于道德高尚,用一句政治上无比正确的话来说,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第一个下马威是念书时挑导师,行话叫做挑实验室。做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命根子,既使是天才,没有实验结果来证明自己的理论,照样没人理。即使将来自己不做,也要知道实验做的好不好,数据可靠不可靠。有几个被拉下马的教授,都是手下编造实验数据,教授自己看不出来,最终导致身败名裂。所以选对实验室,是做好科研的第一步。

相同的实验,不同的实验室却有不同的做法。别看现在科学发展到了能把人的基因转到老鼠体内,但做起实验来却还和手工作坊时代一样的师徒相传。实验室里大的课题一般都有好几个人做,新人总会有老人手把手的教,我的师傅是一位印度来的博士后。

好的师傅是教门道,第一次我做你看,第二次你做我看,到了第三次,徒弟就基本独立了。不好的师傅呢,他手底下的徒弟一个比一个笨,可到了别人手下一宿之间就变得聪明无比。我的师傅不幸是第二种,他带徒弟的方式是给个流程自己做去。我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比期待值少一半,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认为我是新手,实验过程中出了错。非常小心的做了第二次,结果依旧。主研,师傅,和我讨论的结果是让我做第三次。

我对这一决定非常的反感,英语俗话说:大脑进了水才会反复做同样的事却期待不同的结果。别说再做一遍,就是再做二十遍,结果还会是一样。这时师傅就派上用场了,会后他挤挤眼对我说:你何必与主研争呢,加样时加两倍,结果不就和期待值一样了。我听了咣当一声就找不到北了,醒过闷来去找主研商量,不想主研语重心长地对我进行了一场不可轻易指控别人作弊的思想教育,不用说,我没跟这个主研做论文。

后来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人见多了,发现唯独印度人,做科研实在是不严谨。大的后果不说,小的后果是同事们倒霉。试想一个实验,张三做不出来,李四也做不出来,但王二麻子一做要什么有什么,这张三李四的日子还过不过了?当然王二麻子可能比别人都聪明,但如果张三和李四按着王二麻子的法子依旧做不出来,王二麻子的聪明就该被质疑了。

如果因为我遇到的印度人做科研不严谨,就说所有的印度人做科研都不严谨,有点愧对别人。然而因为怕有偏见就没完没了的给人垫背,有点愧对自己。做了数次的张三或李四后,我学会了在工作上对印度同事敬而远之,能不搀和的就不搀和。实在躲不开的,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说十遍:王二麻子不是故意作对,只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标准。二是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至于怎么个防法,且听下回分解。

 

«我编编,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帖,我无怨,废话多多拥版权。»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当坏人遇到好人时
  • 数豆苦
  • 巴特曼缺德未犯法
  • 随心所欲读王维:西施咏
  • ZT. 你 写 我 读 我 思 我 来 说 闲 话 (1) ──废 话 多 多 的 《 青 花 蛇 》by 安琦吴
  • 所有跟帖: 

    Shake-hands! Longer I deal with Indians, the more I feel their ' -Quarx- 给 Quarx 发送悄悄话 Quar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5/2011 postreply 19:31: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