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粉的道德和道德感
文章来源: 孙甫杰2019-02-03 06:57:21

文学城里中文博客第一人润涛阎发起了扫荡川粉,给川粉们摆事实讲道理,非常理性。换了我是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原因跟我相信什么很有关,跟我受的教育,读的书有关。不是说润涛阎高屋建瓴给川粉们讲道理没有用或者不好,而是我相信休谟,人的道德并不来源于理性,而是来自于情感和激情。

另外我是一个坚定的邓巴数社交理论信仰者,我不相信学术界或者精英能够真正影响社会中的个体。象润涛阎的扫荡川粉文章,并不能从理性层面改变川粉。不是说这样的文章没有用。网上文章的作用,看看后面有没有机会写出来。

川粉们的道德,可以肯定说不是来自理性,而是来源于他们的情感和激情。那么他们的情感和激情是什么呢?这要看他们的邓巴数社交圈。但是考察每一个川粉的社交圈又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抽象和概括。

川粉的道德到底来源于哪里,用哈奇森的说法,道德是天生的,是上帝和自然赐予的礼物,道德感是天生的知觉。也许部分川粉们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更认同休谟的看法,道德感是外界的作用,是社会的作用,是人适应社会的结果。如果进一步用斯密的观点,川粉们道德感的偏差,或者说异于非川粉的根源则是所谓同情。

我不喜欢也做不到象润涛阎那样讲道理(但是我喜欢读润涛阎讲道理的文章),我更倾向于分析个体,找出原因。在近日跟川粉的遭遇战,遇到一个“最爷爷”,一个混谣叔,我试试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看看他们道德感的异同。

这里先说一下,我没有在网路上埋汰谁的意思,以下人物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先说“最爷爷”的背景。叫他“最爷爷”是因为他最喜欢给人当爷爷。我从小就在农村叫比我年纪小的小孩爷爷奶奶的,我很清楚辈分大是怎么回事。这个以后有机会慢慢聊。也可以聊出一些故事来。

最爷爷和我不一样,他不是留学出来的。他和我是广东老乡,八十年代广东很多亲属移民来美国的,最爷爷应该是那类。当年最爷爷那种移民过来投靠的亲属,很多是当年从广东台山(四邑地区)被卖猪崽卖到美国的华工,还有一些是49年后,早期先到香港(很多是偷渡),再辗转(偷渡)到美国的。不管最爷爷投奔的是哪种,最爷爷八十年代没在国内考大学就来了美国,在美国读书,参军,一直干到五十出头退休。有几个(大于三)子女,不知道有没有领过龙虾,不过无论如何,经济上应该不算大富大贵那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堆子女,当父亲的又常年在外跟着部队到处跑。家里主妇估计很难在外出工作了。那个著名川粉罗军医生死掉了,据说老婆领了龙虾。要是最爷爷当年也不幸殉国,不知道最爷爷一家要不要吃龙虾度日。

最爷爷怎么讨得老婆,咱就不细考了。大家自行脑补吧。

最爷爷在网上发言的特点是对所谓川黑进行情绪宣泄类型的表达。最爷爷从来不对川普的政策表示明确的认同或者否定。但是川粉们都把最爷爷当自己人。

比如我追问最爷爷好几次关于对链式移民政策的看法,他都坚决不表态。既不表示认同也不表示反对。甚至当我追问他为什么对润涛阎进行情绪宣泄式的表达的时候,他都不说是因为润涛阎扫荡川粉,而是说润涛阎抹黑中国文化,但也从来不说个一二三,不说清楚人家到底怎么抹黑了。所以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最爷爷这种链式移民来美国的对川普的链式移民政策到底是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是支持呢,还是否定呢,搞不清楚。

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回到道德和道德感的话题。

从最爷爷邓巴数社交圈看,军队里有大量的右翼分子,支持共和党。最爷爷肯定有受到这些人的影响。情感上军人对精英有天然的愤懑,比如最爷爷对润涛阎的情绪。也许是这些情绪这些情感,决定了最爷爷的道德倾向性,使得最爷爷成为了川粉。

但是另一方面,最爷爷的道德感是异于川粉的。斯密关于道德感有旁观者的理论。斯密认为一个人如果与世隔绝他就不会在意什么品德。同情只是一种潜在状态。这个是对网上流氓的很好的解释,一个马甲不可能有什么道德。也许川粉们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来评论我,我作为一个文学城的马甲,没什么好顾忌的。最爷爷要跟我对骂,我真的没啥可怕的。

斯密认为道德感是人进入社会才有的。最爷爷的道德感必然受他邓巴数社交圈影响,他的家庭,他的子女。大家试想一个少数民族多子女军人家庭,会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的子女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同情。这里同情是斯密定义的同情,是人类身份认同感,是对别人遭遇感同身受的能力。最爷爷子女的同情表现在对川普移民政策上会是什么样的?这种同情会怎么样影响最爷爷?

说到这里大家大概都能明白了。最爷爷在部队圈子里感受到右翼情绪,塑造了他的川粉道德模型。同时他的家庭对他产生的影响,也可以视为旁观者影响,又让他不敢公开表达川粉观点。可以说最爷爷道德感并不是完全缺失或者不健全的,还是深受家庭和核心邓巴数社交圈影响的。我敢打赌最爷爷不敢在他家人和军队朋友面前戴maga的帽子。当然了遇到最爷爷这种牛脾气,他很可能为了证明我是错的而去戴上maga的帽子。

下面说混谣叔。我其实不熟悉混谣叔,不象我了解广东老乡最爷爷那么了解他。他的文章其实我不看的。看他不顺眼起因是他写酸臭文章埋汰跟他观点不同的网友。给人起外号,使用修辞手法对人进行人格贬损。

休谟和斯密论述过道德也论述过正义。斯密提出过公正旁观者的观点,有情感和制度两个层面。在网络上,在文学城打嘴仗,制度层面,法律作为旁观者体系,法律界限,法律规则是基本无效的。能起作用的只能是情感层面的旁观者。如果混谣叔能设身处地从旁观者角度看待和网友的争论,克服自私和狭隘,事情是不会发展到写文章羞辱人家然后还要动用到拉黑手段的。既然混谣叔自己做不到,那么只能是其他旁观者在情感层面伸张正义了。这也是我出手讨伐混谣叔的原因。

简单分析一下混谣叔吧,他写博客和最爷爷很不一样,用最爷爷的话说,他见不得人。当然作为网络上自我保护机制不披露个人社交情况也无可厚非。但是你要是看不到混谣叔任何社交情况,这就极端不正常了。这个人只晒猫不晒人,我只能说他有严重的反社会倾向。当然我的判断有可能是错的。

我曾经跟一些川粉打过交道,比如天天蟹饼。这些川粉是参与社会活动的。我从来不认为参加社会活动的川粉会是问题,只要参加社会活动,休谟和斯密说的道德和道德感,同情,旁观公正这些都会改变他们。我不认为理性层面能够改变川粉。润涛阎的文章并不能改变川粉的观点或者道德认同,但是能改变社会氛围,从情感层面改变川粉与之互动的社会氛围。所以润涛阎扫荡川粉是有建设性也是必然会取得成功的。

但是对于象混谣叔这样的反社会倾向的川粉,道德感也好旁观公正也好,往往是无法起作用的。川粉反社会,我不想举什么例子,随处可见,贬损他人人格,给人起外号,拉黑,这些都是表现。不把人当人,这是无法同情。你去混谣叔那里看看,把对手称之为狗的,叫嚣put down的经常可见。相反你在润涛阎的博客里,却很难发现这种极端的表达。

简单总结吧,川粉的道德是出于愤怒或者某种不满的激情,其道德感扭曲,部分人是因为同情缺失。另一部分人则会因为旁观公正或者旁观视角最终改变。从休谟和斯密的道德和道德感理论看,川粉这种社会现象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人类作为整体和川粉这种现象的斗争会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人并没有能力通过理性而完全克服罪恶,在彩虹尽头没有天堂。至于作为情感正义和川粉的遭遇战,我也只能说,“正义的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合宜性,因此它应该得到应归于合宜性的全部赞同,但是因为它并非真正的和现实的善行,所以,它几乎不值得感激。在极大多数情况下,正义只是一种消极的美德,它仅仅阻止我们去伤害周围的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