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雪村有关以哈战争的观点(1)
文章来源: ShalakoW2023-12-03 17:09:25

几天前,华人自媒体人郑旭光在他的"旭光时评"的节目中采访了慕容雪村: 节目的标题是"以哈战争-我们的良知如何安放".  在节目中,针对以色列战争中的表现,慕容先生从"战争的残酷/扩大化/美国政府的立场",给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根据郑旭光的介绍,慕容先生是大陆的一名网上作家,现在居住在澳大利亚。在我个人看来,慕容雪村在节目中的表现不是郑旭光所说的"理智,冷静..”,而更多是(或无意识下)的"虚伪/肤浅/不负责任"。这不是说慕容先生本人就是"虚伪/肤浅/不负责任",  而是他节目中从几个方面讨论这场战争时所论述的的观点,是虚伪/肤浅/和不负责任的。

虚伪

在批评以色列之前,慕容先生谴责了哈马斯的恐怖行为,并承认以色列的反击是正义的。然而,与许多打着支持巴勒斯坦人旗号来反对以色列游行一样,慕容对哈马斯非常笼统的谴责,更像是为了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中立者,从而给自己之后对以色列具体细致的指责,增加根本就不存在的公平。
1
节目中慕容先生热泪盈眶地举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照片中一名巴勒斯坦父亲站在废墟上,手中提着两个塑料袋,袋中是他儿子的..." 慕容先生似乎相信,没有血淋淋的实例,人们将无法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并以此实例论证了以色列战争中残暴且过度的自卫行动。如果慕容先生认为一定要用血淋淋的事实来说明问题,人们应该更需要一个具体血淋淋的例子,来了解这场残酷战争的【起因】。
这却是慕容先生刻意忽略的部分。他在节目中不仅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讨论以色列/巴勒斯坦人世代的恩怨纠葛,他也没有对哈马斯这次入侵以色列的暴行给出任何具体的讲述。
如果我们不知道事情的起因,我们就无法客观地判断事情的结果。慕容先生网上小说世界里,或许缺少这个真实世界中的常识。

2
有些人把以色列轰炸/摧毁加沙的必要性,与美国在日本使用原子弹将等同起来。对这一具体的观点,慕容先生能做的回应非常有限,只是建议大家去看电影 Oppenheimer,试图用电影中科学家的内疚来否定美国在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必要性,并因此证明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是过度的。与回避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之间旧怨新仇后轻率地指责以色列的战争暴行一样,在否定美国在日本使用原子弹结束战争必要性时,慕容先生同样回避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战争是人类通过杀戮达到某个具体目的的行为。当战争失败不可避免时,继续战争就是无为的杀戮,这恰恰是日本遭受原子弹攻击前面临的局势:战败无法避免,日本拒绝投降,誓言全体国民为保卫天皇战到最后的一兵一卒。这一奋战到底的决心,在日本神风敢死队队员驾驶飞机冲撞美国航母的行动中展示得淋漓尽致。在不得不正视日本人视死如归的勇气后,美军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如果只使用常规方法逐个岛屿征服日军,再在日本本土登陆并取得全面胜利,死亡的美军与日本军人/平民的人数总和,将超过使用原子弹造成的死亡人数。在这一前提下,杜鲁门总统下令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3
面对充满内疚感的 Oppenheimer(原子弹的制造者), 杜鲁门总统多少带有鄙视地说,人们不会记住谁制造可原子弹,但会记住是谁下命令使用了原子弹。慕容先生试图用电影 Oppenheimer 中的这个场景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政客麻木不仁,科学家良知常在,结果却适得其反。那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但却是美国总统必须作的决定,使用或不使用原子弹。最终,当美国赢得了必须赢的战争后,数不尽的美国士兵,因为杜鲁门总统的这个决定额外地活了下来,数不尽的日本军人/平民也因为这个决定意外地存活下来。人们应感谢上帝,Oppenhermer 不是做这个决定的人。
在现实中似乎无需作任何重大决定的慕容先生,显然有不了解这个历史背景的奢侈, 让他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Oppenheimer 狭隘的思路来辩护自己的观点。然而,这一做法更像是一旦面对残酷的现实,慕容先生只能回归网上小说的虚幻世界中,躲在空洞的崇高感到后面,拘泥于"战争中我们的良知如何安放"这种自我陶醉的问题中,拒绝作出任何有实际意义的艰难决定。
4
对战争原因只字不提,回避战争中艰难决定的必要性后(以色列必须在消灭哈马斯与尽量减少平民伤亡直接取得平衡),慕容先生对以哈战争残酷性的论述中,只剩下最轻易的东西 --- 廉价的崇高感中赤裸裸的虚伪。被自己的论述感动得热泪盈眶,慕容先生依然无法掩盖他试图装扮"中立模样"的徒劳努力。

他的眼泪让我无法确定他自己是否意识到自己观点很虚伪,我可以确定的是,正确决定不是热泪盈眶时作出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