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刑般的散步后,拜登对华战略全面到位
文章来源: ShalakoW2023-11-15 18:47:09

1
习近平被迫改变战狼风格,从去年2022年11月在印尼巴厘岛的拜习会就开始了。在那次会议上,习近平对拜登全面服软:
1) 中国没有要挑战美国的意思;"东升西降"的战略预言不再提了,
2) 中国将维护/遵守现有的国际秩序,放弃前不久刚宣布的"联合俄国,共同打造国际新秩序"的计划的宏伟计划,
3) 中国将答应拜登的要求,在中美之间建立"沟通机制",共同管控风险;
4) 恢复中美有关治理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
5) 与西方世界一起,将俄国的行为称为"侵略",并与其他18个国家一起签署联合公报,"谴责俄国入侵乌克兰"。

屈服于拜登的美中关系定位(战略),让习近平感到气愤/委屈,转天找个茬把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骂了一顿。拜登得知后,smirkingly says, "Got ya". 拜登高兴地意识到,中国不仅服从了自己"保持沟通"的战略定位,同时美国还有更多对中国"激烈竞争"的空间。因此,在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冲突同时,美国一如既往强力打击中国, 丝毫不手软。
2
2023年2月,发生了中国气球入侵美国领空的事件。
气球事件导致拜习近会面后稍有缓和的美中关系陡然紧张起来,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但这都是在作秀来满足自己国内政治需要。激烈争斗的底线,是不颠覆拜见面时制定好的"两国重建沟通机制"的计划,而仅仅是推迟了计划的实施。
这期间中国故意在南海增加军事方面事端,恰恰是为了增加自己日后恢复"军事沟通"谈判时的筹码:我敢如此挑衅你,也知道"重建军事沟通渠”是你最想要的,开个价吧。
3
"维持原计划不变"这一原则下,实施计划则需要新的耐心,用时间换取双方怨气沉淀。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并未停止努力,而是不懈地提醒/催促中国开始实施既定的计划。最终,布林肯原定3月访华被推迟到6月成行,耶伦/雷蒙多的访华行程也相应被推迟。
而中方迟迟拒绝"重启美中军事沟通渠道"的要求,把美国最想要的这一点推迟到今日的旧金山习拜会面,以便卖个最好的价格,则是在"最终也是要卖”的事实面前,能争取到得最佳结果了。
4
通过布林肯对中国的访问,美中恢复外交对话/沟通的总原则后,耶伦/雷蒙多分别访华,建立了各自相互联系的政府部门,重启"金融/贸易领域沟通机制",这次拜习会则让美中"重启军事沟通渠道"。至此,美中两国之间在"外交/金融/贸易/军事"方面,全面完成拜登"保持沟通"这一对话战略的的布局。通俗地说,习近平最终不得不接受拜登设计并强加在他头上的中美关系新格局: "激烈竞争/保持沟通"。
5
习近平需要一个"美方特殊优待",来掩饰自己中美关系中的全面溃败的窘境。在当下美国反中的政治气候下,"21声礼炮/白宫国宴"级别的国事访问是绝无可能奢侈幻想, "一顿免费午餐/两人一起散步"会前小聚,是拜登能拿得出的最佳方案了。
于是有了这段不长但沉默的"园中漫步"。

对喜欢喋喋不休的拜登来说,沉默地走完这段路, 已经很残忍; 而对一个80岁腿脚已经不甚利索的老人来说,摆拍出欢颜地走完这段路,无疑是一场酷刑。好在中方最终放弃了"拜登被习近平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的要求, 否则南海必有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