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还习近平的债/习近平入拜登的局
文章来源: ShalakoW2023-06-09 16:58:40

1
拜登上任后,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激烈竞争政策,与气球意外事件造成附加政治影响,让中美关系变得异常紧张。中国不仅回绝美国"维持沟通"的要求,还屡屡制造一些可能失控的事件来挑战美国。在持续要求与中方沟通的同时,美国最近还明确告知中国,一旦中美冲突,对你的打击一定是毁灭性的。
这样背景下,两位美国国务院官员于6月4日这一敏感的日子访华。不久传出消息,国务卿布林肯即将访华。
2
拜登上任后不久,就推出美国新的对华战略原则:"激烈竞争,保持沟通"。
繁多的游戏规则,让球类运动中身体碰撞最剧烈的美式足球, 在极其激烈的竞技中球员的受伤率依然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美式足球得以蓬勃发展。这也是拜登"激烈竞争/保持沟通"对华战略的内在联系。翻译成中文,"激烈竞争为主,保持沟通为辅,保持沟通/管控危机,是为了更好的激烈竞争"。
而"四不一没有"原则,是拜登告诉习近平,"激烈竞争的目的不为政权更迭(not for regime change)"。
3
中国难以应对拜登的"激烈竞争",只能采取逃避政策予以"报复": 不接美国电话,避免高层接触。通过废除"保持沟通", 中共希望尽可能抑制美方的"激烈竞争", 为自己寻找对策赢得时间。
美国是绕不过去的,习近平在2022年的G20 会议上与拜登见了面,并答应两国高层恢复沟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来年(2023年)访华正式纳入两国政府操作程序之中。至此,拜登"激烈竞争/保持沟通"的阳谋似乎得逞在即。
气球事件,让中美两国措手不及。
4
气球事件爆发之初,中美默契配合:中国很快认领气球,白宫努力息事宁人,只是推迟/而非取消"布林肯访华"计划。
但气球从头顶上飞过给美国大众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共和党借题发挥的政治操作,让拜登政府无法大事化小地控制事态,并在全美一致谴责中国的讨伐声中将气球击落。
这一结局让习近平感到被戏弄, 认为美方没有履行"中国认领气球/美方控制事态"默契协议,从而转为强硬,断绝所有与美政府高层的沟通;布林肯访华一事暂时不要再提;在南海/台湾海峡持续与美军针锋相对,绝不退让。
【尽管拜登无法一人控制管美国的政治局面,但拜登/习近平两人都心知肚明:  因为中国迅速认领气球,拜登欠习近平一个人情。】
5
气球事件后,面对中国外交/军事上战狼操作,美国人持续遵循既定的"激烈竞争"方案,在提醒中国保持沟通的必要/重要性的同时,向世界展示自己负责的立场。最近,美方认为中方赌气行为应该终止了,从而也变得强硬,美国防部长直接警告中国:美中开战,中方的损失将是毁灭性的。
回避与强硬不是长久之道,赌气解决不了具体问题,时间久了还会让中国变得更被动。中方被迫同意中美高层接触。5月10-11日, 拜登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外办主任王毅,在奥地利秘密会谈。在讨论的事宜中,谈妥恢复布林肯访华应是其中一件。
(以下是猜测)但中方提出附加条件:
1) 美方官员赴京商讨布林肯访华的具体行程;
2) 美方官员必须6月4日抵达北京;
作为应对,美方附加两个条件:
3) 美官员赴京一事不事前公布,不可在到京日期(6月4日)上作额外文章;
4) 美官员抵京,就意味着"布林肯近期访华"确定,中方承诺不随意更改。
于是有了两位美国国务院官员于6月4日访华的突然消息, 不久又有了布林肯即将访华的消息。
6
【同意美官员6月4日访问中国,拜登还了自己欠习近平的那份人情;同意布林肯访华,习近平不得不开始玩拜登的游戏,美式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