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开通的思考
文章来源: 柳溪郎2018-10-23 07:46:12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作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于10月23日正式开通了,举国一片欢腾,被誉为是“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厉害了我的国国家综合力提升的又一大体现。在当前川普贸易战的步步紧逼下,对重振全国人民的斗志,是有着积极作用。文人骚客们更是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咏诗作文,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但我心理除了高兴外,也有忧伤和思考,大桥通车后,粤港澳三地的地理距离,缩小为了一小时生活圈,可为何三地人们心里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想当初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们心里是多么兴奋,觉得是洗刷了我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的耻辱。尽管不能亲临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冒着被妻子指责的风险(因为当时怀着我家老大,怕电视机的辐射影响胎儿的发育),还是守在电视机旁,同全国人民一道分享了祖国的喜庆。我想不仅是内地人民有这种感觉,绝大多数的香港同胞也怀有同样的心情。20年过去了,不仅香港回归了,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怀抱。但原本这皆大欢喜的香港回归,却弄到两边都不讨好,特别是香港,殖民地时期不曾有过的“港独”,近来愈演愈烈。换言之,香港名义上回归了,实际上心里的距离反而越拉越大。

  这其中原因当然很复杂,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因素,既有经济上、政治上的原因,同时也还有人们的心理影响。

  从经济上来看,香港回归后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有祖国做后盾是挺过来了,但毕竟也受到了一些伤害。后来,随着内地加入了WTO,融入到了世界的生产与贸易的全球链中,香港作为联系内地与国际的桥梁,其重要性也在逐渐降低。大陆的经济在突飞猛进之后,香港尽管也在发展,但经济上的距离拉小了。这种经济上距离的拉近,也就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两地人民的心理上。内地人没有了原来看香港的那种仰视心理,相反香港人也有心理上的不适应,失去了那种优越感,相看两生厌。

  从政治上,虽然在港英时期,所谓民主选举、“普选”是根本都谈不上的。回归后,香港人认为可以当家作主了,他们要求普选特首,也就名正言顺了。但香港人民的这种期待,同中央政府在此问题上的保守态度就形成了矛盾。这些矛盾,如果沟通得好,就可以化解,可偏偏又缺乏了沟通,最后导致了香港的“雨伞运动”,造成了“港独”愈演愈烈的这样一种被动局面。

  所以,尽管在花费了一千多亿元的巨资,港珠澳大桥开通了,但这还只是一种硬件的连通,是中央政府强制下的一种硬连通,真正要做到内地与港澳人民的心连通,自愿的连通,心心相通,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远比投资一千多亿元的任务更艰巨。

  隋炀帝开通京杭大运河,尽管劳命伤财,造成了隋朝的短命,但客观上对中国古代南北的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今天我们建造的这座港珠澳大梁,尽管技术先进,其寿命远非古老的赵州桥可比。但我还是愿意送上我真诚的祝福,希望以此为契机,使港珠澳大桥真正成为连通粤港澳三地人民心理的一座桥梁,让珠三角的发展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