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极端理论:人文学科非“科学”
文章来源: 土豆-禾苗2023-06-11 13:29:25

我的极端理论

人文学科非“科学”

在我的一大堆聊天好友中,除了土豆容易胡思乱想信口开河外,其他都属于一本正经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他们要么善于神话他们的哲学思考,要么喜欢科学的逻辑论证。今天随便聊聊土豆的“学科分类法”以及“科学观”吧。

A

我认为,“科学”就是数理化以及延申出来的部分交叉学科,如生物化学等,总而言之都是可以量化、有公式、可以明确逻辑推导的东西,这个推导绝不依赖于个人思想观念宗教观念的倾向性或选择性。

至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包括文学经济学,所有这一类我称之为“人文学科”或“教养学”,它们是完全独立于上述科学的另一个系统。有时我也称之为“记录学”:记录一些社会现象如历史与政治,记录一些个人观点如哲学与心理学。这些记录虽然部分依赖于事实基础,但更体现一种人为的个人或集体的叙述方法,当然大多还受一定的时代性限制。

B

我不把人文学科归类于科学,这绝不是贬低这类学问,而是不想被一部分人借用科学之名去惑众。

1840年法国人Pierre-Joseph Proudhon提出了“Scientific socialism”,字面听上去多么理性,然而百年后有个地方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定为科学的思想体系,而且还给予了唯一性认证。人们对科学两字有先入为主的神圣向往, 一旦冠以科学之名就可以堂而皇之登堂入室,甚至被写入了宪法。查了一下2018年现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面用了17个“科学”一词,其中一个便是“科学发展观”。

强力推行科学发展观的那伙人,同时又在不断宣传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搞得管辖区内的人们写文章说话时也会雄赳赳气昂昂铿锵有力地使用这些被强制性推荐的金句,而不能意识到这些都属于悖论,或者就是一个伪命题。

C

在数理化科学类中,数学是最神奇的,它是一切的基础与工具;但在人文学科中,各种学科各种理论只有出现早晚的问题,没有哪个更神圣或更高级,很多理论互相之间还可以是连环套,所谓辩证吧。

那么这两块学问之间有连接吗?我觉得似乎有三个,或许更多。

一个就是医学及其衍生学科。医学是连接这两大块独立学问的学科,解剖神经元脑电波等这类还是属于科学类,但基因遗传与生命伦理,心理学心理关怀这类近代衍生出来的学科、就有些偏向于人文了,毕竟或多或少牵涉到当事人的哲学神学信仰等问题,某些地区的研究者还受所处国政权的影响。

 

除了医学另外两个是经济学与统计学,这两东西表面上属于数学模型数字统计等,但我觉得现在很多统计报告越来越取决于设计者的个人观点倾向。我常常信口开河提到“女性/普京/战争/崇拜”,朋友质问“你有多大样本啊”?土豆反问:心理学老祖宗弗洛伊德荣格等人,他们当初立作成名之前收集了几个样本?于是,土豆又被翻白眼了。机械化教条化的科学观,往往阻断限制了人们的想象能力与对社会的透视能力。

说到这儿,又想起了围绕川普2020竞选失败后的很多投票统计学……哎哟,有些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D

文学城里经常看到大家互批逻辑混乱,我一般不说对方逻辑混乱,因为我认为人文社会学体系中的逻辑完全可以各自为政,随意建立。如果你觉得对方逻辑混乱,对方看你的文字也可能觉得不知所云,这只能说明你们不在一个系统里啊。

比如说“科学社会主义”在有些地方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还在被使用而且主导着人们生活。你能够进入他们的权力系统中去说他们逻辑混乱吗?我的做法就是不去批它逻辑混乱,而是直接告诉它:nnd,你们那些理论属于权力支撑下的伪命题伪逻辑,没了权力,都会不攻自破。

E

一高中同学,当初是我们区的高考状元,我们俩一直互相看不上。去年4月上海开始清零行动,几个月后他对我说:土豆,我现在理解你了,这里没法讨论质疑“清零的科学性”问题,看到的就是权力强力执行,希望我儿子能早点明白早点出去,不要像我这样。

我碰到很多回头对我说“土豆,我现在理解你了”,一般是在3-7年后回来对我说。而我那初高中6年同窗的同学,是过了30多年后才对我说这话,有些惊讶,也有些惊喜。

想起另一位好友对我的抱怨:那土豆,虽然是我不喜欢的刻薄大嘴,我却常常悲哀地发现,多数时候,这荒谬的世界,甚至这文学城的林林总总,竟又让他一次次地说中了!

上次一篇《继续我的反动理论》被一朋友批了一顿,这篇《我的极端理论》不知会有什么结果。大家可以百分百使用“言论自由与表现自由”权利来批判驳斥土豆的一字一句,但只要能记住我的话,30年后一定能明白土豆之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