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的凡尔赛,自建独特的小花园 (1)
文章来源: 乔宁2022-02-02 15:47:53

疫情一波又一波,这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啊?天天盼着它早点结束,我可以放心退休了。幻想着退休后的生活,每天早上打开窗帘,明媚的阳光洒进花园,奇花异草,晨鸟啼啭,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

这两年哪儿都不敢去,自家的院子成了我瞎折腾的好地方。想到退休后,沉浸在这里,陪伴着各种植物,光园子里的活,忙都忙不过来,肯定不会无所事事。我心里有一个蓝图,我会逐步把前后院建成一个独特的私家花园。

我们住在硅谷已经二十多年了。这里一年之中有十个月是基本无雨。主要生活用水靠邻州引入。近年旱情愈演愈烈,水务局年年发出通知,要求居民节约用水,每年递减15%的用水,严禁用水冲洗路面,禁止冲洗汽车,花园草坪限制用水,超标罚款。政府还推出庭院节水改造计划,居民可以按政府要求申请并施工,可获得部分补贴。

我家的草坪从原来每周自动浇水四次,每次20分钟,逐步减少到每周两次,每次10分钟。许多邻居干脆停止了洒水。缺水的草坪挡不住烈日,逐渐干枯,往日生机盎然的街景不复存在,看着一块块焦土,很是扎心。

 

改造庭院,刻不容缓。听人介绍,上网到县水务局了解申请了相关改造计划,他们来人做了实地勘测,并解释了具体的要求。按程序,先要报设计草图和计划,请人或自已干均可,获得批准后方可施工。每20平方尺至少种一颗三尺以上的耐旱植物,空地铺上木屑树皮或小石子。政府资助不包括铺水泥,地砖,塑料草皮的面积。要求两个月内完成,验收合格后,发给资助金,每平方尺二美元。当时估算补助大约两千多,自已的花费视情况而异。

为了了解更多资讯,我浏览了水务局相关网页,看了上百家已完成的工程。很失望,实在太难看了,原来的院子如果改这样,落莫凄惨,毫无美感。

 

 

怎么办?我看着干枯的草地,心里有点为难。与太太一商量,实在不喜欢为了节水省线,弄出个如此不堪入目的花园。

找了几家施工方来讨论改造方案,报价。听下来都不满意,且不说费用高得吓人,他们的方案也不符合我的要求。

许多喜欢自己动手的人,想法多,心气高,我也一样。尤其是当我在小区里散步时,发现大多数园子做得都没有什么特色。再看看网上的图片和油管,看得上眼的都是设计师的作品,而且施工方也是很讲究工艺的,显然,一般的园艺工做不下来。同时我意识到,我理想中的花园很费工时,很难指望别人。还是自己干吧。

先上网,参阅了大量花园设计方案,唤醒了心底沉睡多年的设计欲望。个人比较喜欢有品位的中西合璧,经筛选择优,一个别具一格的私人小花园,在心里有了雏形。地面空中划出不同的区域,分别种树种花,也能种菜。

工程浩大,人一冲动,底气十足,感觉猛虎下山,牛魔上身,“想到就要做到,不然理想永远无法实现”!

 

 

第一步,先沿着与邻居的围墙,用空心砖造个石围。石围里将种上中型灌木,爬藤植物,常年树花。

原先的地面有坡度,石围沿着地面,分段下降高度,中间做些石蹲。石围将近40多英尺长,砌在原有的水泥边条上,省时省力,一个周末就搞定了。

接下来是靠近人行道的围墙。开始的想法是做个有两尺多高的装饰墙,与邻居的格式相似,前端持平。与带弧形的人行道平行,围墙外留一小块幸存的草坪。

先用空心砖排列起来看看大样,前后左右逐步调整,直到看着顺眼。

可领导说这个弧度位置都不错,但起码要五尺高,矮了没有安全感。

“安全感?!”这二十多年没围墙,从未有过身处危居的恐惧唉!领导的直觉,总是那么奇葩。

我力辩,"市府有规定,前院围墙不能超过四尺高,不能阻挡视线。"

"那就想办法,折中一下,石墙上边采用铁栅栏。”。。。。

领导动嘴,牛儿累断腿。上网一查,漂亮的铝合金栅栏倒是不少,很豪,几乎都来自中国,当时海运告急,运费是天价,到货遥遥无期。而美国本地产品因原材料紧缺,也要等半年后。情急之下,到处寻找替代品。在家得宝发现一种三尺高,直接插在地上的铁栅栏,外观还行,缺点是固定的长度,不能直接安装在墙上。

有办法将它装上去吗?仔细观察,这种栅栏有个可拆卸的底座,可按栅栏的距离将它预埋在空心砖里,碰到实心的地方,把砖敲掉,再灌上水泥。而铁栅栏收尾的部分尺寸如不对,可以在中间锯掉多余的部分,再设法连接起来。

这样就改变了原来方案,三尺高的方型石柱得加高一倍,还得加固,打进钢筋,灌满水泥,再做个顶冠。还得预埋滴水浇灌加排水管道。墙面暂时保持毛坯状,日后再完善。

想好了施工顺序,立马动手。实际动工以后,碰到许多意外的问题。铁栅栏的底座埋好后,有些底座位偏两毫米,铁栅栏无论如何也插不上去,急得满头大汗。这是在考验人的应变能力呀。不能蛮干。冷静下来想一下,趁水泥没干透,赶紧敲掉重做。石柱砌着砌着,发现一面不够垂直,拆了重来。石柱顶冠大小不一致,赶紧补救。。。一个半月,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怕挫折和返工,终于攻下一个个难点,如愿在感恩节前将围墙建了起来。

 

 

 

 

这期间,来来往往散步的,跑步的,溜狗的路人,开始用迷惑的眼光观察着,当围墙显出雏形,他们难以掩饰欣赏的眼光,不断有人兴奋地过来搭讪,称赞!

Hi Man! Good job, looks so nice! Thank you!

住在这里二十多年,从没见街坊们这么热情友好,我顿时飘飘然,有种今日之星的快感。

 

 

女儿一家感恩节来聚会,一下车就一阵惊喜,两个外孙前后左右看了又看, “Gongon,looks great! I like it!” 女儿女婿忙不迭拍照发脸书朋友圈。

 

女儿的闰蜜来探访,以为熟门熟路。车子开到门口楞没认出来,继续往前开,转了一圈再开回来,“咦?印象中的大草坪不见了”

 

 

有位街坊每天从这儿走过,都过来寒喧一下。海阔天空深聊后,了解了他的精彩人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