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中的破船-家族故事(二)
文章来源: 七色花瓣2016-01-19 07:30:00

 

 

 

如果说人生就象搭车旅行,那么持家有如驾船远航。遗憾的是,我爷爷奶奶拥有一艘满目疮痍的破船。这一路数度搁浅,好多次几近倾覆。凄风苦雨之中,不知道该向何处;一片茫然之际,不晓得哪里是港湾。但是无论多难多苦都得撑下去,因为船上有爸爸和姑姑。

 

陶公山村没有耕地,老家人除了少数在湖上捕鱼,大多去外面找活路。由小康之家而陷入困顿,是我们家族到了爷爷这一辈的境况。

 

爷爷体质瘦弱,虽然有文化却没有什么能力,只能去外面打工。奶奶原先在邻村的娘家种地,嫁给爷爷之后一起出走异乡,去上海的毛线厂纺纱。爸爸最初的记忆不是在父母身边,而是与外婆家的一条牛为伴。邻家有一个小女孩,那是他的亲妹妹。

 

八一三淞沪会战,上海呆不下去了,爷爷奶奶便回到故乡。他们接回儿子,领回女儿,一家四口去了舟山。舟山群岛渔业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经济落后,温饱难以维持。爸爸最爱吃带鱼,无论是鲜的咸的,无论是煎还是蒸,他怎么都吃不腻。然而每当谈起在舟山喝带鱼稀饭的日子,回忆碗里只见带鱼不见米的生活,他竟会叹息。

 

如此捱过了一些日子,爷爷去给做渔业运输的同乡当帐房,奶奶便带着儿女回到故乡。爸爸乐意继续为外婆家照看牛,给地头劳动的外公舅舅们送午饭。姑姑也会和村里的一些女孩一起,做一些杂碎的零工,为渔民整理钓具。

 

在爸爸的记忆里,爷爷常常一出去就是好几个月,直到某一天突然推门而入。爷爷收入不稳定,有时候只能带回一坛咸鱼给家人。这个家庭就像风雨中飘摇的小船,随时可能沉没。

 

终于,他们看到了希望:首先是南下的部队在宁波招聘文化干事,姑姑去当了兵。然后爸爸又靠人民助学金读完高中,考上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再后来,爷爷在舟山渔业运输公司做会计和工会工作,一直干到退休。奶奶的后半辈子则帮姑姑一家煮饭洗衣,把三个外孙抚养成人。

 

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让小船安全靠港。这一路凄风苦雨却没有迷失方向,生活贫寒却没有在品德上出轨。在那漫漫长夜中,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自暴自弃;在希望来临时,他们全力以赴,以顽强的毅力向目标奔进。姑姑当年创下“全乡唯一参军者”记录,是她的荣耀,也是爷爷奶奶的荣耀。而爸爸后来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更是爷爷奶奶以苦难的代价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