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收场的第一次轮渡之旅
文章来源: 匆匆客2017-01-11 14:11:25

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上海被黄浦江分成了浦东,浦西两个部分。上海的发展主要是在浦西部分,无论是发展初期,租界时期,还是49年以后的那些年代。

繁荣的浦西和落后的浦东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少人在浦东上班,却居住在浦西。每天早上,或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到摆渡的码头,乘轮渡过江。晚上再从同样的路途回家。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就是对这种情况的最形象化的写照。那怕在市区,几代人挤在一间小房间里住,也不愿意搬到浦东住工人新村,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活的方便。浦西,商业,服务业发达。无论住在什么地方,衣食住行都可以在附近解决。周围都是老邻居,这份乡里之情也难以割舍。

上海有多个轮渡码头连接浦东浦西。延安东路外滩的码头是最熟悉的。

在那时的我们看来,从延安东路外滩搭轮渡过江去浦东就像今天去什么地方旅游一样,是一件大事。大人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带我们去看,只能约上几个小朋友准备一起出行。

那天,几个人一起坐71路公交车,到外滩的终点站下车,步行到摆渡口,各买了一张轮渡票(记得好像是5分钱,骑自行车的带车上轮渡票价要贵一点)。看到有不少大人没有买票直接上了轮渡,非常羡慕他们的“潇洒”,大概他们有月票吧!

一上船我们就直奔船舷处,找了个视野开阔的最佳位置,等候开船这激动人心一刻的到来。等到人员上满(有时乘客太多,一趟装不下,后来的就被拦在了栏杆之外,等待下一班),轮渡离开码头开始了横穿黄浦江的航程。过江从离开码头到对岸停靠好,大约10-15分钟左右时间。这段时间是整个“旅程”中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只见江面上,各种驳船来回穿梭,船上装载着各类货物。重重的货物把船帮压倒了接近水面。江面上因为轮渡移动带来的微风吹在脸上,就像妈妈的手在轻轻地抚摸着,心里涌现出莫名的欢欣。这段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轮渡靠近了浦东码头,码头上和船上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把轮渡靠岸,停稳。摆渡客开始有序地下船。

我们下了船,沿着出口到外面一看,大失所望。迎面而来的是几家小商铺,穿过一条小径,可以看到不远处就是一大片农田,既没有热闹的马路和人群,也没有大的商店。我们的“旅游兴致”一下就掉落到了零度。没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回家。回到码头上,船还没有离开,赶紧上船再回到了外滩。这次兴冲冲的“旅游”到此草草结束。

今非昔比!看看今日浦东陆家嘴之金融中心

当时设想,如果能在黄浦江上架起一座桥就好了。现在黄浦江上已经有了不止一座桥,浦东浦西之间的距离也大大地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