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宁的早饭都吃什么,侬晓得伐? (大饼,油条篇)
文章来源: 匆匆客2016-09-05 13:55:59

每次到上海度假,最能让我期盼的就是那丰富多彩的早餐。二,三十年以前上海人的早餐无非是泡饭加腐乳,酱菜之类的。也有豆浆,牛奶,加上一副大饼油条,或者烤一块面包,上面涂上麦淇淋,果酱。

上海人(也许南方一带都是这样)的习惯是一早起来先去菜市场买菜,过了9,10点以后,菜场基本上已经关闭,无菜可买。菜场周围都会有一些早点店铺,或摊贩。买完菜以后顺便带回一家的早餐,热腾腾的经济实惠。近来,一早起来买菜的习俗也有了变化,菜场全天开放,各色蔬菜琳琅满目,没有必要起个早去赶菜场的早市。早点的供应点也不仅仅是在菜场周围。但是,不少人还是保持着这个习惯,所以清晨起来马路上就已经有许多行色匆匆的家庭主妇,家庭煮夫。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早餐供应多样化,选择越来越多。

附近的万航渡路上就有近十家早餐供应的店铺或弄堂口小摊。我喜欢清晨走在马路上,享受观看年轻人匆匆路过,手里拿着刚从小店买来的各色各样的早点,把它带到上班地点再享用。而学生们只能边走边吃,借以果腹。

老上海人爱吃、会吃,吃早点也从不凑合,一个肉馒头,一份小笼都透着讲究。一日之计在于晨,早点无小事,含糊不得。通通弄清桑才叫老上海。

在上海那段时间没有仔细地统计过吃过多少种,最喜欢的还是:

大饼

这是上海的传统早点,现在已经很少有摊点供应。记忆中分长和圆的两种,圆大饼是咸的,饼面上都撒满了芝麻,里面咬起来感觉有些层次,非常管饱,用来夹油条。长的是甜大饼,咬一口,里面溢出糖浆。据说大饼源自苏北,要用老酵面将面团捂上十几小时左右才揉面团,工艺十分考究。小时候,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喜欢在大饼摊边上,一边排队等着买大饼,或油条,一边看师傅们做。

现在供应点减少,要吃合口味的大饼油条,常常需要跑两个地方才能凑全,很幸苦。

油条

是上海早点的百搭,不仅能够单独吃,也可以大饼搭配吃,还可以和粢饭团、豆浆、豆花、泡饭相配合,蘸上酱油很有滋味。以前要是家里没有菜时,油条切成段和酱油一起加入开水,少许味精,就是一道汤。

做油条时,师傅先把面团(据说那是的面团里放明矾)切成条状,用擀面杖来回擀,把面团擀长,擀薄。再用刀切成一个个小条。两个小条放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间压一压。拧上几圈。捏住面条的两头,拉长,两头捏紧,之后放进油里炸。

现在,正宗的上海油条不加明矾,小苏打也只会加少量,看起来瘪瘪的,但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本文的照片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