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追溯古蜀青铜文明
文章来源: 五湖以北2015-12-11 09:31:52

今年十月我们回国在成都停留时,去成都北郊的广汉县,观览了慕名很久的三星堆古蜀国遗址博物馆。

以成都平原地区为代表的蜀地历史,历史上记载详尽的,有战国时候李冰的都江堰治水,但他只是北面秦国秦昭王派驻蜀郡(今成都一带)的太守。另一个就是三国时候的蜀国,但三国时候的蜀国是外来的,蜀国的开国皇帝刘备出生在河北涿州,与曹操孙权逐鹿中原不成,不得已退避到四川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与北面的曹魏,东面的孙吴抗衡,所以三国时的蜀国不是土生土长的。

古书上提到过春秋战国之前有一个古蜀国,但没有详细记载,在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之前,古蜀国的名字只是看作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三星堆的发现很有戏剧性。成都北面的广汉县西十来里有一个叫三星村的地方,村北有一条河叫马牧河自西向东流淌,河南岸有三个高出地面的土堆分布成三角形,该地故为三星堆。三星堆的北面,马牧河对岸有一条细长的土堆弯弯曲曲成月牙形,叫月亮湾。1929年春天的一天,月亮湾农民燕道诚和儿子青保在水田里挖坑,准备安装车水用的木制水车,几锄头下去,青保觉得碰到一个硬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一块尺来长白色的大石环,他们再深挖,挖出了几百件玉石器,但没看见金银珠宝。他们自已留了大部分,其余的送了几件给亲朋好友。

月亮湾发现文物古董的事最后传到了成都考古界,当时的华西大学教授,美籍地质学家戴谦和通过当地住军从燕道诚手中借来玉石器,鉴定后认为是商周之物。这个结论引起了当时广汉县政府的重视,邀请华西大学博物馆加籍馆长葛维汉主持全面发掘,又发掘出玉,石,陶器数百件,经过仔细鉴定,结论是公元前1000年周初之前的器物。

三星堆发现的戏剧性还在延续。上世纪八十年代注定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年,1980年春天我上大学第二年,成都广汉田野上油菜花盛开,遍地金黄,三星堆南面的南兴镇砖厂工人在三星堆坡地取制砖土坯时,挖出了不少陶片和一些玉器,这件事上报到省文管所,有关方面组织了考古队来到三星堆发掘,历时六年,共发掘出罐,盆,壶,碗等陶器和刀,矛,凿等石器数百件,其文物特征和河对岸月亮湾的一致,属于同一种古文化遗址。

三星堆的秘密注定要由小人物来揭开。1986年7月18日,砖厂工人杨运洪等正在挖土取泥,突然挖到一个既硬又脆的东西,捡起来一看,是一条四十多厘米长的玉璋挖断了,考古队闻讯赶来后开始全面发掘。他们夜以继日地,九天后的凌晨三点,又一个奇迹出现了,考古队挖到了一条一米多长黄金包裹的金手杖,几天几夜后,考古队开挖到了一个“宝库”,里面埋满了青铜头像,黄金面罩和玉器,其中13件青铜头像真人脑袋大小,空心铸造,表情各异,这“宝库”就是三星堆遗址的“一号祭祀坑”。

又过了几星期,砖厂工人杨永成等在一号坑南边几十米处取土时,又发现了几个青铜头像。考古队组织人接着挖掘,又发现了一个五米多长,装满青铜人像,头像的大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2.62米的青铜立像,这个宝藏坑命名为“二号祭祀坑”。经过仔细鉴定,一号祭祀坑的古物相当于河南安阳殷墟的早期(公元前1300年),二号祭祀坑相当于殷墟的晚期(公元前1100年),后来考古队还在三星堆遗址区域内发现了泥土堆垒的古城墙,这些发现证明,传说中的古蜀国不仅存在,而且和古代北方的华夏文化同等的灿烂。

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发现时,我还在成都南一环路边的成都科技大学任教,印像中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成都,但限于交通条件,直到89年出国去加拿大之前,都没有机会到现场去。这次在成都停留时,决定去成都北郊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亲眼见识三星堆古物不同凡响之处。

一同去的还有太座的小学同学和她女儿,太座同学从小到现在都生活在成都,女儿去奥大利亚留学四年后回成都工作,她们俩人还没去过三星堆,这次听我们说要去,主动提出驾车陪我们一起去三星堆博物馆观览。

三星堆博物馆座落在遗址内一片绿树成荫的院子里,博物馆有两个展馆,第二馆叫青铜馆,座落在庭院深处,是一个三层螺旋上升的建筑,最早兴建(1997年),陈列的是博物馆最珍贵的青铜藏品。第一馆叫是综合馆,在博物馆入口处,陈展金、铜、玉、石、陶等各类文物。

网络图片

 

 

 

青铜馆的镇馆之宝是展馆入口的巨型青铜人面铸像,高0.72米,宽1.32米,发现时为碎片,后修复而成。大厅里面还有一座大型青铜面像,高0.66米,宽1.38米,最奇特的是,铸像的眼珠成圆柱状向外凸出达16厘米,博物馆的的介绍推测,纵目面具的造像依据可能与古史所记述的蚕丛和烛龙的形像有关。文献记载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即为“其目纵” ,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的天神烛龙,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这些巨型青铜铸造面具都是在二号祭祀坑发现的。

 

 

 

 

青铜馆第二组宝贝就是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十几个金面铜人头像,高40来厘米 ,平顶或圆顶,头发向后梳成发辫垂于脑后 ,很像清时男人的发辫样式。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相同。金面铜人头像五官造型夸张,和后来中原发现的青铜人像相差很大,更接近于西域人士的骨骼结构,这些面具表明,华夏民族西来一说还是有些根据的。

网络图片

 

 

 

 

青铜馆的压轴之宝是2.6米高的青铜立人,出土于一号坑,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是同时期全世界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这个铸像如是当代,就是大师级艺术品,而在古代则只是祭祀品。古代的工匠,现在则是艺术大师,所以生要逢时呀。

 

 

青铜馆第四部分是祭祀用的青铜器具,纹饰精美,铸造精致。

 

 

博物馆入口处的综合馆,展出金、铜、玉、石、陶等各类文物。其中,陶壶的造型就像两腿分立,左手叉着腰右手指向前方,正在跳现代排舞的一群舞者。

 

 

综合馆的镇馆之宝是最后一个展室里的三颗青铜神树,二号祭祀坑出土,其中一号青铜神树底座和树总高近4米。神树三层,每层三枝,每枝上立神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铜龙。据说是迄今为止,这颗青铜神树是中国所有青铜文物中形体最大的一件。

 

 

 

成都市城区西部金沙村还有一个青铜时代的遗址,年代比三星堆稍晚,这次没能去见识那里发掘的文物,这个遗憾,就留待下次去成都时再弥补吧。

 

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