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尘中我们不能相逢(中篇连载完篇)
文章来源: 叶虻2016-02-19 06:08:38

                     完篇   结局,另一个梦境

 

    我象是一个断了线的木偶呆坐在那里,荧光屏的光线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陌生而又寒冷。

 

    那段时间里我的整个生活基本就是不停的旅行和在闲暇时候用阅读打发时光,我旅行的绝大多数地方是一些乡间的小镇和村落,我知道寒珊不喜欢嘈杂的城市生活。有时我会在颠簸的车厢中望着窗外的景色发呆,我在想此时此刻的寒珊在作什么哪,往往我会沉迷在这种联想中,就像我能切身地体验到寒珊在我身边的存在。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他的小说的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描述:"除了衰老以外,我们谁也不知道谁的遭遇… …”读完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正在湖南南部靠近广东省的地方旅行。

    下面描述的是我在一个小镇的经历。

    我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到达这个小镇的,长途车象卸下一堆货物那样把我们这些疲惫不堪的旅客抛在小镇最繁杂的街道上,然后如魔术师戏法里的大型道具那样顷刻间消失踪影。那是一个经济不算发达的小镇,从街道两边低矮,陈旧的民居就能看的出来,当时我沿着一条白天从事商业活动的街道一边走一边寻找可以露宿的旅店,两边是一些传统的手工作坊,有很多行业在大城市里已经失传了,比如说一个卖生铁炉子和烟筒的小店还有缝纫机的修理铺。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一些年代久远的东西感到亲切,也许简单的生活更加真实而值得信赖,而现实中一切象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那样飘渺而危险。

    后来我看到一个有旅店和住宿字样的灯箱就径直走了过去,这是一间有三个进深的旧时的宅院改建的旅店,第一处进深的影壁和天井,第二进深是正厅和两边的偏房,第三处进深是一栋象古代藏书阁一样的二层建筑,这就是改建后用来住宿的客房,客房两边是回廊,中间围成的院落种植一些花草和灌木,有太湖石垒成的假山坐落期间。

    旅店的老板是一位四十岁上下,絮叨而又负责的中年妇女,她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开水房,洗手间,公共浴室的位置,并提醒我说,尽快洗澡,因为热水就要停了等等。

    客房的建筑是一栋带飞檐和廊柱的木质结构的小楼,如果不放轻脚步,地板和楼梯就会发出吱吱咯咯的响声,为了尽量不影响他人的休息,我简单地在水房擦了把脸就上床睡了,也许是旅途奔簸的疲倦,我很快地进入梦乡,隐隐约约地听到有人在房门外说话,我想这么晚了谁会在外边那,难道还有比我还要晚的客人,也许是出于好奇,我披衣而起,我推开了房门,发现楼下斜对面的房间亮着盏灯,我心里有些疑惑,我记得那是回廊,应该没有房间,怎么会亮了灯呢,正在我疑惑间,房间里的灯熄灭了,我听到门开启时咯吱的响声,有人从那个房间走出来,身影象一个个子高挑的青年的女子,她回身把房门锁上,然后缓步走到院子里,远远地我听到一声叹息,然后象是她在和一个人说话,我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我觉得她没有发现我,而她说话的声音却更清晰了,她好像在读一首古诗:

红树醉秋色

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

风雨杳如年

    这首诗好像是在那里读过,只是一直想不到出处了,也许光顾着听她的吟咏,我不小心碰倒了楼梯转角处的一个花盆。很显然我惊动了她,因为她马上停止下来,我满怀歉意地走了过去,“对不起,我不是成心打扰你,我也是刚住进来的……”没等我说完,那女子已经转过身来,我忘记告诉大家,虽然我惊动了她,可是她一直背对着我。我正思忖着这也许是不合常理,但我们已经面对面的站在一起了。

“寒珊!”我感觉黑暗中我声音的异样。

 但寒珊很平静,她象是有话要对我说,却欲言而止。

“寒珊,你知道我找你找的有多辛苦吗。”我上前一步想把她拥入怀中,可是寒珊却有意识地向后一撤。我扑了个空,为了不再惊动她,我只得站在原地。

“寒珊,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你能告诉我好吗。”我几乎用央求的口气说道。

“你别在找我了,你之所以喜欢我是因为我不属于这个世界。”寒珊终于开口说话了。

    可是她的话让我迷惑,我不知道说什么才能把她留住,如果她再次从我生命中消失,我会绝望。我不想尝试那种感受,毕竟我从未放弃过。

“你回屋去吧,外面冷。”

    说完寒珊转身穿过正厅,我记得正厅的门一直锁着,但我来不急多想就追了过去。我穿过正厅,穿过天井,来到大街上,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零星的落叶和纸屑在风中的街道上滚动,象是一个散了场的露天电影院,寥落中有清醒而又刻骨的回味。

    在那一刻我真得从梦里醒来,我不甘心,我努力搜寻着和梦境相悖的真实的记忆,我忽然想到了寒珊念的那首诗,它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只是我一时想不起它的出处。我象是溺水的人抓住一棵救命的稻草那样飞奔下楼,一路不断吟诵着那段诗句,生怕它从我记忆中抹去。

    旅店的老板刚刚睡下就被我叫起,她显然在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愤怒,但我只能表示歉意,因为她是唯一可以帮助我的人,她打开接待室的房门,又打开电脑的电源。“快点吧,再不睡,天就要亮了。”

    我飞快地敲击着键盘,那首诗被我清晰无误地记录了下来。可当我找到那首诗的出处时,我却惊呆了。

    这首诗最早录载于《树萱录》。书中说:“番禺郑仆射尝游湘中,宿于驿楼,夜遇女子诵诗……顷刻不见。”所诵既上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魏庆之《诗人玉屑》都转录了《树萱录》的记载。前者把它列入“鬼诗”类,后者则列为“灵异”类。《全唐诗》的编者在收录此诗时,删去了《树萱录》关于它的本事的记载,题其作者为“湘驿女子”。

    我象是一个断了线的木偶呆坐在那里,荧光屏的光线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陌生而又寒冷。

    寒珊,你以为你可以用一个梦境来说服我让我相信这是幻觉吗,可是你错了,你知道吗,寒珊,只要你在我的梦境中,我就不会醒来,我不在乎哪一边的生活更真实,我只在乎哪一边的生活里是否有你。

    我怏怏地回到楼上,我没有继续打扰旅店老板睡眠的理由了,但我却不能再次入睡,站在屋外的廊下凭栏望去,这座镇上的二层小楼仿佛是全镇最高所在,因为繁星密布的夜空竟然一览无余地展露在我面前,它的浩渺让我惊讶,回想起来,我为我曾经做出的努力而感慨不已,因为和这个世界相比,我毕竟是那样的渺小和冲动。

 

 

 

 

附:卜兰子的评论文章 爱的海市蜃楼---《在尘凡中我们不能相逢》读后感

博客链接: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060/201602/628994.html

《在尘凡中我们不能相逢》是文学城我的偶像诗人及作家叶虻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不以强烈的戏剧冲突为主线,而是以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独白串联场景,形式独特,仿佛一位老友娓娓道来他的爱情故事。

 

故事以“我”寻找一个叫寒珊的女子为主线,同时插入“我”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懵懂恋情,全面细致地描述了一个恋爱中的男人从青涩年华到而立之年各个阶段的心理世界。(是女性了解男性的一部必读教科书。)小说以“我”在梦中见到寒珊开始,回忆与寒珊相识以及交往的过程。梦境与现实来回切换,虚拟与真实相互交融,充满了魔幻意境和神秘色彩,甚至让我(此处不带引号)把寒珊与《聊斋志异》里的狐仙联系到了一起。作者对寒珊人物的塑造采用了一种写意的手法。没有具体的外貌描写,没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她擅长书法,带着偶然流露的南方口音,行走时背着一个沉重的古筝是我对寒珊的唯一印象。寒珊就像一个飘忽不定的影子,使“我”和她在一起时如屡薄冰,稍不留神时,寒珊就消失不见了,害“我”不得不重新踏上寻找寒珊之旅。作者以比喻象征的手法,表现出男子对佳人、对飘忽不定的爱情寻寻觅觅和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心路历程。

 

“我”终于在凤凰再次找到寒珊并和她约会,“我”甚至开始计划和寒珊的未来。一次偶然停电“我”到街头购买蜡烛突然有了要失去寒珊的不祥预感,小说从这里开始走向高潮。 当天夜里“我”穿过大半个镇子来到寒珊的居住的院落,作者在这里对“我”有大段精彩绝伦的心理描写,“我忽然感到那扇紧锁的窗户里有我这一世的全部寄托。。。猛然间我意识到仿佛世界上所有的爱情都是眼前这扇在黑夜里紧闭的窗户,它的窗外关住了冲动、迷惘、孤独和盼望。。。” 当“我”意识到窗里的世界带着悬而未决的宿命的味道,“我”开始泱泱往回走,接下来的景物描写与前面的大段心理描写同样精彩,相互呼应,情景交融,仿佛一首乐曲演奏到了最慷慨激昂处,“夜风中夹杂着山间艾草的清香和河水甜腥的味道,远处的山影在皎洁的夜空背景下展现出与白天不同的深邃和苍凉,对岸吊脚楼象是一座座黑暗中的城堡,河边酒家的几盏未熄的霓虹把河水照得凄楚动人,仿佛世间的一切笙歌、欢愉都掩埋在那灯光下的河水里。月亮还是那样气定神闲地在夜空里悬挂着,不动声色地看着人间闹剧在散场后的萧条和破败。”

 

当“我”再次来到寒珊居所,寒山的消失已经不再让“我”惊讶。接下来“我”再次寻找寒山的描述趋于平缓,仿佛一支凄凉的乐曲缓缓地进入了尾声。“我”给寒山写了一封信,留在旅馆最显眼的位置,希望小镇传说中日行千里的信使能够让寒珊读到这封信。作者这里再一次运用了魔幻传奇的表现手法,强烈地突出了“我”对寒珊的思念之情。写到此处,作者笔锋突转,开始回忆从童年到青年的青涩年华里的暗恋与错过,笔调转向明快,甚至有几分幽默地表现了“我”在异性面前的羞怯和懵懂,一个可爱的少年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作者借寒珊比喻爱情,她其实是作者心中爱情的载体。她的魅力在于她的虚幻性,正因为虚幻才会激起人们寻觅的欲望。这也许是爱情的本质。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类似寒珊这样的女子,她们对于追求者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她们因为不爱对方所以不去付出,然而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又不肯彻底断开一个对她好有利用价值的男人,她们对男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当男人满怀希望来赴约时,她们突然玩了消失。可笑的是,越是这样,男人对她们越是欲罢不能,越陷越深。相反,一个痴情女子,对感情认真负责,却往往走不进男人的心。也许男人出于无奈最后娶了这样的痴情女子,他们的心里是不是永远都在渴求和寻找天边的寒珊?

 

从恋爱心理学和神经学的角度分析,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时,ta的大脑中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使人愉悦、兴奋和增强对爱的人的迷恋,同时一种使人镇静的物质被抑制和减少。寻求爱的过程中,风险越大,大脑中分泌出的皮质醇越多,而皮质醇的分泌能够促使多巴胺的分泌,从而使人对爱的人更加迷恋。现实中有很多有心计的女人利用这一心理现象把男人套牢。据说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就曾在与“花花公子”肯尼迪热恋之后突然离开,以致让肯尼迪失魂落魄,认定她是他必娶之人。

 

我在大学里也曾为爱寻寻觅觅。当我在校园里终于找到一个长相比较俊美的男孩,他的身上折射出我对港台明星的迷恋对粤语歌的喜爱等等因素,让我误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我像追逐天边彩虹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一样希望追随他到天涯海角。直到他的身边出现了外校的一个长相平平的女生,我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当我清醒过来,才发现自己其实根本就不爱他,我所爱的不过是自己根据对爱的幻想制造出来的一个影子而已。

 

也许在尘凡中这样迷恋式的爱情不能存在,也许这种爱的感觉只能存在于追逐寻觅之中,即使真的相逢也会被现实的阳光照耀得如晨雾般消散得无影无踪。这也许是作者借标题所要带给我们的一种哲理。

 

与“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相呼应,《在尘凡中我们不能相逢》以优美生动的文笔其实揭示了一个现象:“女人不作,男人不爱”。写下这篇读后感,希望以我的通俗白活帮助读者理解和关注这部感情真挚多少有点曲高和寡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