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一个展现病态社会的窗口
文章来源: forhong2013-05-31 11:58:50

在中国最热门之一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为单身男女牵线搭桥的相亲活动,已经完全失去了传统的意义和精神。作为娱乐节目热闹欢喜,无可非议,但是没有生活的价值观框架,让这个节目成为随心所欲地展示各自病态的人格、病态社会的舞台。 
           


            这个病态的形式,首先以男女嘉宾不成熟的性格展现出来。到了相亲年龄的女青年,在穿着上把自己打扮成少女的样子,刻意模仿孩子说话的声音和语调,并且以“孩子气”、“娃娃音”为荣耀和自豪。在与男嘉宾的互动上,最多的问题,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照顾”;关注的是对方“陪女友”,“哄女友开心”等事项。男女嘉宾找对象先要考量对方是否“孝顺父母”,而找对象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声称“父母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我选择他是因为我的母亲喜欢音乐”等等。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共生状态”,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病态人格。
 
第二种病态的形式表现在性的问题上。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台上女嘉宾,在大家狂热的起哄之下,与一个没有与女生接过吻的男嘉宾当场热吻,让这个大男孩体验到“初吻”的感觉。本来,“过去的男友或者女友”属于个人的隐私,也成为节目热炒的话题,把个人的“前任”和与他们或者她们的交往过程都抖出来。自己的经历并非不可讲,但不是要显摆自己比那些没有谈过几个对象的人有能耐,有本事。

第三个病态的形式表现出自恋人格障碍,精神问题、和敌意的态度。为了能够成为这个节目的“人气嘉宾”,用不适当的、夸张性的动作、眼神、语言等,引诱他人与之互动。喜欢夸耀自己的成就和自己的理想,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有能力;但是,一旦遇到别人不同的见解,马上觉得受到伤害,并且给予防卫性的反击。比如女嘉宾爱对男嘉宾的穿着评头论足,而男嘉宾没有一个不是立刻为自己辩解、纠正女嘉宾的评论。不少嘉宾热衷于批评和贬损过去的另一半。最近出现一个被网友评为“文革女孩”的女嘉宾,因为一句话不对劲,气势汹汹地号召女嘉宾集体灭灯的场景。每一期的节目中,都会出现一两个古怪的性格、外表长得不太标致的女嘉宾。当这样的女嘉宾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表情异常、情绪激动、语气急促,没有清晰条理的发言,或者表现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举动时,她们就成为众人取笑甚至攻击的目标。

第四个病态的形式表现在关于自我的问题。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男女嘉宾大都喜欢称自己是一个“吃货”,甚至要吃得“第二天起床还打饱嗝”;要么就是拥有多少件衣服、多少双鞋子等等。从来没有哪位嘉宾谈过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什么责任。

很遗憾,《非诚》节目把病态的现象当做健康的文化大力炒作宣扬,甚至觉得是一个创新而对这些病态的现象推泼助澜。身在其外的海外观众,可以透过这个窗口了解中国的病态文化;但是那些身在其中,看不到外面风景的人们,知道自己在吸收毒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