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体制下学识和操守 zt
文章来源: TJKCB2017-05-09 10:39:58
collection of different opinions
[转载]清华才女颜宁教授为何出走普林斯顿_temp post

已有 3176 次阅读 2017-5-8 16:5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推荐到群组

再转:
 

[5]whatsoever  2017-5-9 11:30
颜宁只是选择了最优化的路径。如果这十年不是在中国,她混不到今天这个地位,而如果在中国继续混下去,她也就这样了。颜宁只是非常精明的选择了最优化的路径而已,和没申请到基金没任何关系。

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160-1038212.html
关于集中体制下的 大学及研究院 做大

 

[6]winebag  2017-5-9 10:41  感觉她走的对, 出去后,摆脱施的影响, 如果能探索新的方向, 不继续在结构生物学打转转, 那就给所有人以正视听, 大大的服字.


 

万维读者网 > 中国嘹望 > 正文

清华才女颜宁教授为何负气出走普林斯顿

www.creaders.net | 2017-05-08 14:30:56  凯迪网络 | 3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颜宁的讲席教授职位427日就已在普林斯顿大学董事会通过,53日国内微博也已传出消息。这本来是一条大长中国人志气的好消息啊,这么牛的普林斯顿,给予这么年轻的中国教授这么顶级的教授职位,中国人难道不该自豪吗?但奇怪的是,众多媒体大都讳莫如深,连清华大学和颜宁本人都很没吭声,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

看看颜宁在科学网的博客,再结合新华社简短的消息,就一目了然:颜宁是因为连续两年拿不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项目,负气而去。

201492日,颜宁刊发了题为《一份失败的基金申请》的长篇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824367.html),详述自己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申请“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项目失败的过程。她自认为像她这样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申请一个很可能做出世界前沿成果的项目,哪有不批准、不给钱的道理?她自言“志在必得”,结果却十分狼狈——基金委连面试的机会都没给,就把她打入冷宫。

颜宁搞不懂,评委的意见都是“建议资助”甚至是“优先资助”,为什么她连当面答辩的机会都没有?她质疑说:“请问根据评审意见决定邀请谁来答辩的标准是什么?……难道评委们这些意见不恰恰应该让我当面去解释再决定最终资助与否么?为何连答辩的机会都不肯给?”

随后她还用红字标出一段:“难道重点基金不正该支持有风险但重要的课题么?一定要四平八稳、完全预测得到结果、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项目才值得支持?这是创新之道么?”

文中有个附言,颜宁说:“好几个朋友看了我的博文,电话批评我小气。其实我的情绪早在六月份就已耗尽,写上述文字的时候委实没什么情绪了。”

然后在2015623日,她又在该文后补记了下文这段:

羊年春节奋发图强,认真加班写本子,本欲2015年知耻而后勇,近日初审结束,奈何依旧未获得答辩机会。至此,我除了“呵呵”竟无语。我真是健忘,竟然忘了当年我的杰青也是第三次才获得答辩机会。历史的重演,让我对自然科学基金委难以再抱任何幻想。程序“正义”,“专家”意见,呵呵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也就是说,颜宁连续两年申请项目基金均铩羽而归。

新华社于7日发了个短消息,报道颜宁受聘普林斯顿的事。文中说:“颜宁表示,从2015年开始,她就陆续接到多所国外学校和科研院所的邀请,最终决定去普林斯顿大学,是慎重考虑并与清华大学仔细沟通的结果。”

国外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怎么会突然都在2015年向颜宁发出邀请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颜宁在20156月两次失意后,自己向国外机构表达了愿望。像她这样年轻又顶尖的科学家在哪不抢手呢?

所以很明显,颜宁受聘普林斯顿,实际上是负气出走。而负气的直接原因,就是国内的科研体制让她无法开展想做的科研项目。

在那篇博文中,颜宁曾感慨地比较了HHMI的项目案例:“说到这儿,忍不住感谢一下HHMI,三年前在我连XylE都还没做出来,一丁点前期结果都没有,就大放厥词说要做GLUT1-4时,他们还是选择相信我。也许,创新如同风险投资。”201510月,正是凭借HHMI的项目资助,颜宁完成了包括GLUT1在内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并荣获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颜宁虽然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肚子怨气,却对清华始终心怀感激。在清华的十年,是她从崭露头角到迅速成长为顶尖科学家的十年。颜宁说,今秋去了普林斯顿,她也会保持与清华的联系,并“在符合两校规范的情况下,在清华继续从事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两校和中美两国间学术交流与合作”。

颜宁负气出走一事,国内媒体不光报道很少,即使报道,也大都粉饰太平,说国外顶级高校到中国来挖人,说明国内顶尖人才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国际认可,等等。这话固然不错。但如果对颜宁出走的原因讳莫如深,不从颜宁事件中反思并改进中国的科研体制,那就只能是自欺欺人了。

评论      

老张今天 15: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限制下施家军也有道理,否则中国做晶体结构的都是老施家的了。施一公高产近亲繁殖极快,中国需要这么多搞结构的吗?一个studysection pool就那么大,钱不可能都流进做结构的,更不可能全流向老施家。颜宁出走说明了一个道理,搞结构的人材过剩,市场调节一下很正常。Glut1-4早已被做烂了,颜宁做不过是高分辩率的晶体结构没搞出来而已。施一公热把结构吹上天,就像当年陈景润带起数论热。热的东西,总是要降温的。

15世达赖喇嘛尊者今天 15:15

说实话,蛋白结构生物学这玩意儿除了浪费纳税人的钱外基本没啥用处,中国现在鸡贼的很,让这货浪费美帝的税钱


 

为什么中国长期在科学领域少有重大建树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回答

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160-9482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160-1053843.html

上一篇:旧帖再发:建议明确规定两类期刊科学技术 + 毕业及晋升
 

18 张海鹏 邓敏 曹俊兴 郭文炎 高山 刘钢 吴芳 wqhwqh333 SukiT ElvaZ Jshiang yxshwang wangyxj linjie1019 WTChenCU xlsd guhanxian brns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

[23]周洲  2017-5-9 01:46
注意王老师的博文有些时间了,感觉王老师的见解越来越客观理性了,以前还觉得你有点偏激。
====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及中国辛亥革命以来自身医学发展历史,中国企业在机械、电子、汽车等方面成功的机会要远大于创新制药生物技术。======
觉得中国传统工业制造水平还达不到发达国家之前,生物医学领域的风险最好让老美来玩,我们还是好好补足工业制造方面的功课,再加上个人对医疗方面的理解,只要偏离:不去了解一个病人是什么样的人,而只关注他得什么病,这个医学理念,永远都是缘木求鱼,只会让资本攫取更多的利润,而对病人本身没有太大作用。
博主回复(2017-5-9 04:14)我觉得中国对于 实验生物学 的投入太多了。
博主回复(2017-5-9 02:04)多谢 多谢
[22]chemphile  2017-5-9 00:37
颜宁在微博上的回应  

万能的微博,请问如何投拆这一类造谣公众号文章?我去不去普林斯顿关基金委什么事?开始不想在微博说这事,是怕帮他传播,只在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辟谣了一篇类似文章。结果在瑞典一觉醒来,被无数人问这文章是否属实,还属实呢,明明就是莫名其妙 无稽之谈[右哼哼][左哼哼] O清华才女颜宁教授为何负气出走普林斯顿? http://weibo.com/nyouyou?profile_ftype=1&is_all=1#1494318944106
博主回复(2017-5-9 00:50)这个事 虽然 是 正常的 职业选择。但她 (在不公平竞争的前提下) 消耗了大量中国的科研经费后选择离开   总归 会有些 不好意思/ 有些内疚吧。
博主回复(2017-5-9 00:49)这个事 虽然 是 正常的 职业选择。但她 (在不公平竞争的前提下) 消耗了大量中国的科研经费后  总归 会有些 不好意思/ 有些内疚吧。
[21]brns  2017-5-8 23:00
写手和高级写手,对落后的需要砸多少个亿做生物基础重复性工作,对这样基础工业高度落后,制药更是遥不可及的国度,如果写手在哪结果都一样,还是去烧老美的钱吧,说不定有转化的微弱可能。它们这些写手已经烧掉至少十几个亿了吧,有的自称“抛弃国外优厚待遇”,网上疯狂揭发其丑闻,现在到处烂当各种官的还是早走好
博主回复(2017-5-8 23:18)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160-948229.html
[2015 年文:] 我们可以经常听到一些欧美的大公司,如辉瑞、诺华、赛诺菲、拜耳、罗氏等。日本从20 世纪初开始已经是技术强国,并在很长时间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迄今已有7 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0 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但日本的制药工业仍然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2013 年前十大制药公司没有日本公司及韩国公司,前25 大生物技术公司也没有日本公司及韩国公司 [1,2]。日本最大的制药企业为武田 (Takeda),但很多中国人可能并不熟悉。而日本的总体创新技术管理远比中国有经验,为提高创新能力很多研发中心都设在欧美先进国家。由于日本及韩国在小分子创新制药与生物制药方面的表现相对于他们的国力而言并不优秀,我本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于中国发展创新制药总体上不乐观,尤其是在投入及产出的比率方面。当然,仿制药企业是另外的操作模式。以色列的 Teva 也是从仿制药品起家的,并慢慢开始创新制药。但是以色列虽然地处亚洲,其科技和社会文化接近欧美。我们最近通过丁香园让中国医生投票选出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大陆原创的重要医学发明(生物学理论发现除外)。投票结果认为100 多年来中国大陆原创的重要医学发明很少,主要代表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一点,因为西方国家疟疾并不多见,以前欧美企业对于治疗疟疾的药物的开发可能兴趣不大。
因此我个人观点如下:
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及中国辛亥革命以来自身医学发展历史,中国企业在机械、电子、汽车等方面成功的机会要远大于创新制药生物技术。中国可以进行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为全人类造福,但是目前投入资金在创新制药与生物技术以期望大范围商业成功的风险极高。
[20]张能立  2017-5-8 22:58
闲聊 八卦-- 徐晓东 和 颜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840-1053932.html
[19]JVGUO  2017-5-8 22:58
有这样一个女人,让我欢喜让我忧。。。
[18]zhouwangpu  2017-5-8 20:55
俺不会干“吃在东家,睡在西家”的无耻勾当。
博主回复(2017-5-8 20:57)杨振宁这样的教授,上街 逛公园时,在多数老美看了 还是 外国老头子一个。
[17]陈全胜  2017-5-8 20:54
654321
博主回复(2017-5-8 20:55)杨振宁这样的教授,上街 逛公园时,在多数老美看了 还是 外国老头子一个。
[16]zhouwangpu  2017-5-8 20:50
吃在东家,睡家西家。好事让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全占了!
博主回复(2017-5-8 20:55)香港的一个现象是 初中在香港完成的,即使高中大学离开了香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后来回到华人的社会生活。 而初中以前就离开香港的,常常就融入当地的生活,长大了也不想回到香港。是否能在同族的圈子内生活,对于不少人来讲是重要的考虑。杨振宁这样的教授,上街 逛公园时,在多数老美看了 还是 外国老头子一个。
--- 颜宁离开,还是因为清华没有给她她认为应该的空间。
博主回复(2017-5-8 20:52)你碰上机会,也会顺手牵羊的。
[15]zhouwangpu  2017-5-8 20:45
如果要抱怨中国的科研体制,颜宁只能说她不该拿了那么多的基金!

归海不可怕,可怕的是吃在东家,睡在西家!
博主回复(2017-5-8 20:48)颜宁只是选择了最优化的路径。

并“在符合两校规范的情况下,在清华继续从事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两校和中美两国间学术交流与合作”。
[14]文克玲  2017-5-8 20: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3426-1053907.html
“颜宁是因为基金申请失败而负气出走的吗?”
博主回复(2017-5-8 20:19)再转:
[5]whatsoever  2017-5-9 11:30
颜宁只是选择了最优化的路径。如果这十年不是在中国,她混不到今天这个地位,而如果在中国继续混下去,她也就这样了。颜宁只是非常精明的选择了最优化的路径而已,和没申请到基金没任何关系。
[13]haishanzhidian  2017-5-8 20:07
"负气而去",是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颜宁呢?
博主回复(2017-5-8 20:19)再转:
[5]whatsoever  2017-5-9 11:30
颜宁只是选择了最优化的路径。如果这十年不是在中国,她混不到今天这个地位,而如果在中国继续混下去,她也就这样了。颜宁只是非常精明的选择了最优化的路径而已,和没申请到基金没任何关系。
[12]王毅翔  2017-5-8 19:41
香港的一个现象是 初中在香港完成的,即使高中大学离开了香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后来回到华人的社会生活。 而初中以前就离开香港的,常常就融入当地的生活,长大了也不想回到香港。是否能在同族的圈子内生活,对于不少人来讲是重要的考虑。杨振宁这样的教授,上街 逛公园时,在多数老美看了 还是 外国老头子一个。
[11]王毅翔  2017-5-8 19:34
再转:
[5]whatsoever  2017-5-9 11:30
颜宁只是选择了最优化的路径。如果这十年不是在中国,她混不到今天这个地位,而如果在中国继续混下去,她也就这样了。颜宁只是非常精明的选择了最优化的路径而已,和没申请到基金没任何关系。
[10]文克玲  2017-5-8 19:22
颜宁换地方的原因,颜宁说的才算数,其他人说的都不算数。
博主回复(2017-5-8 19:32)自己说的 常常言不由衷
博主回复(2017-5-8 19:31)我转载的。
[9]abagan  2017-5-8 19:17
负气出走 也得有人收留,没有两刷子恐怕不行
博主回复(2017-5-8 19:31)本事 及勤奋 都 有的。
[8]杨正瓴  2017-5-8 19:07
会不会是网络谣言?
[7]王毅翔  2017-5-8 19:07
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160-1038212.html
关于集中体制下的 大学及研究院 做大
[6]winebag  2017-5-8 18:41
感觉她走的对, 出去后,摆脱施的影响, 如果能探索新的方向, 不继续在结构生物学打转转, 那就给所有人以正视听, 大大的服字.
博主回复(2017-5-8 18:48)那是的。
现在大家总是认为她是得到了施的提携的结果。
[5]曹俊兴  2017-5-8 18:40
颜宁的博文当时就看过,感觉算账找错对象了。这是同行评议者学识和操守的问题,基金委躺枪。
博主回复(2017-5-8 18:50)云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限制下施家军也有道理,否则中国做晶体结构的都是老施家的了>
博主回复(2017-5-8 18:49)应该是多个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不光是 两个基金,她又不缺钱。
--- 引起大家反思,是件好事。
[4]张海鹏  2017-5-8 18:11
链接原文献——点击: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824367.html
博主回复(2017-5-8 18:12)  
[3]张海鹏  2017-5-8 18:10
把不同观点、争议列出来很好
[2]wqhwqh333  2017-5-8 17:51
但如果对颜宁出走的原因讳莫如深,不从颜宁事件中反思并改进中国的科研体制,那就只能是自欺欺人了。
*******************
博主回复(2017-5-8 18:14)另外一个也是自然的原因是 颜宁 不希望 老是在 施的大树 (for good or for bad) 下,希望另辟江山。
[1]王毅翔  2017-5-8 17:37
比如 香港 的大学老师 到 美国/英国/澳洲 大学 做老师 是很常见的。 原因常常是小孩的发展教育、在香港发展受到牵制、在香港的人际矛盾 等等 。
颜宁在中国收入及 科研资源 都非常丰富 不是问题 。流动是正常的,但是流动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