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 记忆里的铁观音
文章来源: 人来茶香2013-09-10 18:51:58


很久没喝铁观音,茶柜里积了一堆,今年的新品,都是好茶的朋友送的。每次打开一包,喝一口,便叹惜。是这味,又不是这味,可又无法说出自己所期盼的味,总觉得不对。于是便像九斤老太似的念叨,回不去从前了••••••

第一次喝铁观音该是二十多年前了,上初中,喜欢粘着姐姐的一帮大孩子玩,医院大院的,都大我好多岁,上了很好的大学,八十年代能上大学的个个都牛。寒暑假回来,他们几乎每天都凑一块聊天、唱歌、听音乐、跳交谊舞、打各种球。聊书,「人啊人」「高山下的花环」能说一个晚上,我立刻紧跟,陷入书中。隔壁的小鸥是我最仰慕的大哥,能文能武,各种球都玩的好,喜欢诗,「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朗诵得津津有味,我借来一读却怎么也读不进去。小欧爱茶爱诗,从上大学的南方带回了铁观音,我们从来没听过见过,送了点给我喜欢喝茶的父母,爸爸笑称它为"羊屎豆",还真形象。小鸥经常泡铁观音,就着茶看书或写作,美美喝上几口,诗己成行成段,我坐在一旁,羡慕不已,认定是这茶的化学催生。好奇,喝上一口,浓香四溢,感觉这是天底下最好喝的茶,人生第一次往往印象最深刻。那时侯铁观音没有太大名气,在江南也很少见,但那兰花般的暗香却刻在了我心里,对铁观音也倍生好感。

五年前回北京开会,让我再一次感受了铁观音香味。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六点多,没吃早饭,提着相机去胡同拍照。外面零下,小半尺的雪,显然我准备不足,只有一件薄毛衣和外套,加条牛仔裤,走了不到一小时便冷的发抖,手上的铁疙瘩,也显得冰凉而多余。最不争气的是肚子,开始研磨叫唤,可还早,店辅没一个开张的。正在饥寒交迫之时,一家茶店的门吱哑开了半扇,一位老者探头看天,然后再看看门前单薄的我,我也很狼狈地望着他,问好。他进了门又走出来问:"朋友,来店里坐坐?暖暖身?"。真是雪中送炭,进门,原来里面别有洞天,装修古色古香,一排排锡铁的茶桶整齐而立,最让我欣喜的是那些形状大小不一的紫砂壶,在昏暗的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店的后进,厚绵布门帘后烧着炭炉,上面的壶水沸腾着,欢快地冒着白气。坐下来,泡上新茶,铁观音的香气便在茶店飘逸,弥漫至我冰冷的全身,喝一口便知是上上品。老者儒雅,风度气质不凡,不像商人,倒是个地道的文化人。话不多,但聊到茶叶、茶壶,眼光深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和着淡雅清香的铁观音,入口、入腑、入心。不觉一个多小时,如浴春风,学到了鉴赏紫砂壸的一些知识,也自然聊到壶中喝的铁观音,产地、制作、品尝等等。一个风雪的早晨,一对陌生之人,一席温暖的闲聊,一壶铁观音的清香••••••离开,后又折回,买了我人生第一把值得收藏的金蟾壶。

多少年了,一直喝着铁观音,却由热衷变得失望,再也没喝到记忆中的好味,只觉得当今的铁观音香气轻浮,虚飘,说的不好听,有点媚俗,有时能喝到茶叶以外的杂味。据说现在农药洒多了,或是污染严重,不得而知。铁观音怎么啦?还是我口味变了?

直至几天前一位爱茶的朋友,说起八马商标的铁观音,谓之上品,遂从他乡寄来喝剩的几包,加上其它好茶,说就剩下这几包了,不要嫌弃。哪能,朋友处到这份上,友情如茶,唯有感激。一包泡出,清香四溢,含蓄,美在进口时那?间的冲击,及喝完后的回味,似有淡淡兰草般的甘香。喜出望外,快乐也需分享,又邀来老家福建的从小爱喝铁观音的茶友,先前未做故事和渲染,静观其变。哈,意料之中,喝一口大呼好茶,就是小时候喝的味道,然后慢下来,说得细细品,不忍一口喝完。这样喝着聊着,那些与茶有关的人和往事便历历在目,如此兰香的品茶之夜。

叹!一壶好茶,几缕思绪。久违了,我心中的铁观音!人生有多少个第一次值得去回味?有多少精华和本质值得去发掘和传承?又有多少清淡如茶的友情和故事飘香在记忆中?这些年,茶已被说的太玄,炒得太热,却独独少了一份原先的清雅与精致。难道真的回不去了?茶如此,人文亦是,我真心期待所有的精华与本色,还原、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