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看西洋油画名作
文章来源: 黛绿年华2012-04-24 00:20:04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看西洋油画名作

黛绿年华

本人对绘画没有什么研究。对西洋绘画,主要是油画的流派及特点更是所知甚少。但这丝毫都不影响本人在欣赏西洋名画时的艺术倾向

人们欣赏绘画时的艺术倾向,纯属个人好恶,谈不上雅俗对错。这就像观赏花卉一样,有人喜欢牡丹,认为有富贵之气;有人推崇梅花,觉得具高士之风;也有人偏说狗尾巴草很好,说是有超强生命力。其实说的都有一定道理。

对于西洋油画,本人比较欣赏写实的,表现天然人体美,以及人们之间美好感情的作品。认为这样的作品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

油画颜料本身就可以调配出无穷多的层次,可以逼真地表现人体颜色;如果再由具高超绘画技法的画家,呕心沥血,全身心投入创作,由此产生的油画作品,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召力。

我常到离悉尼歌剧院不远的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参观。这里展出数千件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100多幅1900年之前的西方经典油画作品,大部分是人物画。站在这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画作品前面,我常常伫立许久,不忍离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正美的作品,不需要什么说明或宣传,就能强烈吸引人的注意并使人感觉到美。例如经典油画作品《泉》便是如此。

《泉》通过一个裸体少女形象,在一种恬静和充满诗情的意境中,表现少女的纯洁和人体的古典美。将抽象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人们所向往的那种“纯粹的美”之境界。据说《泉》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绝响。

反之,有些油画作品需要“评论家”或“收藏家”们摇唇鼓舌,甚至说得天花乱坠,方能使人“勉强领悟某种似是而非的难以确定之美”,而事实上,这样的作品多半是不美的,甚至基本上就是丑陋的。

毕加索的某些作品就是如此。毕加索早年的油画作品是朴素写实的,有许多佳作。但他后来创立“立体派”,以抽象,扭曲,意念,空灵为表现手法,追求所谓“理念中的真实”,人物形象远离现实。对于毕加索笔下那些扭曲变形,丑陋不堪的人物形象,本人基本上是“敬鬼神而远之”。

           

1. 《画家与女儿像》,作者: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法国)。这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画中的女子就是作者本人。(本人认为是“写实主义”佳作)。

           

2. 《泉》,作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据说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安格尔竟酝酿了36年的时间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完成此画。(本人认为是“唯美主义”佳作)。

                 

3. 《梦》,作者:毕加索(西班牙)。据说作者“用最简单的绘画表现出了一个在梦境和现实中的少女,独特的表现手法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自由性!”(在本人看来作品和解说辞都是“不知所云”)。

---黛绿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