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下:清华及中国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文章来源: 蓝山烟霞2011-07-18 12:08:15

评论一下:清华及中国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蓝山烟霞

中国的“高考有点类似于古代的“科举”,可以说是当今中国“为数不多的‘基本上公平’的社会竞争机制”之一。无数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官方人脉,包括大量“农村户口”的青年人将之看成“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人生的唯一途径”!

在目前及可以预见的将来,还找不出比“高考更好,更公平的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择优秀人才的方法或途径。因此,尽管“高考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能在实践中完善而不可能废除。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及其问题也是如此。

文革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基本上是“照搬苏联”。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西风东渐,又一窝地“照搬欧美”。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潮流中,中国高校掀起了合并风和改名风,几个大学合并成一个超大型大学,所有“学院”都改名为“大学”。似乎很多人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就意味着“拥有数万学生研究生,综合性,超大规模”,这种看表象不看实质的做法真的有点可笑!

在这股“合并潮流中”清华也未能“免俗”。于1999年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又于2006年将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挂在清华名下。此外还增设了一系列人文类的学院。清华一个年级本科生的数量也由文革1350人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3350人左右。

目前清华以及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问题多多,广受诟病。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清华及中国的高等教育向何处去?”的问题。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有一些旅居“西方发达国家”的华人学者以“专家”或“行家”自居,向中国政府建言,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西方,培养“通才”而不是“专才”。本人理解,所谓“通才”说穿了就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而“专才”则是指“在某一领域有极深的造诣,而在其他领域所知不多”。

本人认为,这些华人学者鼓吹的“通才”论是错误的,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这些华人学者“崇洋”思想严重,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切奉为圭臬,只会生吞活剥,全然不懂具体分析。他们竟然看不出,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包括美国的大学,很多时候培养“通才”,不是因为“通才”比“专才”更好,而是因为他们这些国家人口相对较少,工业规模小而且门类不全,如果培养“专才”,很可能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本人认为,中国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通才”。本人还认为:中国高校追求办成哈佛,牛津那样“规模超大,文理并重”,根本是错误的!中国高校应该坚持发扬自己的长处,走最适合自己特长而又最符合国家需要的办学道路!

我认为这样做最符合中国国情!

什么是中国国情?一. 拥有世界第一多的人口;二. 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三. 工业体系普遍设备和技术水平不高,未能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

中国的国情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没有第二个国家具有中国这些特点。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应走的路也应该是特殊的甚至是“唯一的”!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需要数量巨大的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还需要一大批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这些学术带头人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并始终使自己的项目研究水平保持在世界前沿!这些人只要在某个领域达到“高,精,尖”就足够了!在中国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世界上任何别的国家包括美国,都不可能为如此众多的“专门家”提供位置,所以他们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专门家”。

再回到清华的议题上来,清华建校百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出10多万高水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在包括“两弹一星”这样的战略项目在内的经济,科技,国防等各条战线上为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截至2001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0%为清华大学校友。

所以,本人认为清华完全没有必要向哈佛,牛津看齐,但可以参照麻省理工的模式,适当设置一些企业管理,社会科学甚至人文艺术的专业。而最重要的,是应该发扬光大数十年来创办高水平工科大学的成功经验,始终以工科为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成一所“中国的麻省理工”,甚至比麻省理工更高,更成功!

中国呼唤“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大学”,而且,本人认为只需要在某一个领域真正属于“高端”和“高水平”就足够了!

据说,目前清华仍然是中国唯一能够制备“纳米碳管”的大学。纳米管的比重是钢的六分之一,而抗拉强度却是钢的10倍以上,是高强度复合材料中的“加强筋”,在航空航天等项目,尤其是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朋友,如果你是清华校长,当你必须用你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如此庞大的学校时,你会首先关注“纳米碳管”的研制进展,还是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呢?

本人认为,清华应该有效配置相关院系专业的力量,并从财政,设备,科研成果产品化,与国际前沿同行交流等各个方面统筹规划,将例如“纳米材料”这样攸关国家战略力量的科研项目提高并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适当兼顾金融管理人文艺术等院系事务。

那些文理科综合型大学,应该确立一些历史悠久,水平突出,并在国内同业中具有领先优势的院系专业,集中力量把它们搞上去,并使之对国家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