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舍学唱京剧《柳荫记》选段“自从别兄转家乡”
文章来源: jjxx992009-05-24 08:07:08



【四平调】
自从别兄转家乡,朝朝暮暮思梁郎。梁兄啊!
我白日望到日西降,我晚来盼到月儿照纱窗。
一听黄犬叫汪汪,疑是梁兄到我庄。
思梁兄懒把妆台上,想梁兄从夜到天光。
八月桂花香,九月菊花黄,
十月寒霜降,不见我梁郎。
莫非,啊,有阻挡?病倒在塌床?
悔当初未把真情讲,到如今害得我望穿眼一双。

杜近芳老师老师的《柳荫记》是我最喜欢传统京剧之一。这段四平调听了多年,仰慕许久。苦苦寻伴奏多时未果。近日找到伴奏,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来个照葫芦画瓢,结果总不太理想。

(ZT)情节
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学会稽,祝英台心许于梁山伯,梁山伯却不知祝英台为女子。及祝英台父祝公远催女回家定亲,梁山伯、祝英台话别,祝英台邀梁山伯来己家。及梁山伯至,祝公远已将祝英台许婚于同邑马文才。梁山伯归家后忧郁而死。祝英台婚期,于途中哭祭梁墓,墓骤裂,祝英台奔入,死后梁、祝化蝶双飞。

注释
1953年6月,中国京剧团排演京剧《柳荫记》,剧本是根据川剧《柳荫记》改编的。为了保持川剧剧本原有的风格,除了某些必要的删改外,排演时对原作并未作什么大的更动。在创作过程中,主要演员如叶盛兰、杜近芳,每天都与王瑤卿先生在一起逐场逐段地研究唱腔。导演团也有部分同志参加研究。每当唱腔设计好以后,王瑤卿先生随即进行示范演唱,这里应当提出的是:演员在处理演唱时,与王瑤卿先生的设计多少总有些出入。这种出入,如果是属于演员的创造、发挥,王瑶卿先生是予以肯定的;但倘若与原来设计的精神有出入,在情感的处理上及演唱风格上不能符合于原来设计上的要求的,王瑶卿先生就进一步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或想法,他也常常将自己的见解作深入的发挥。这些意见虽很简单,但是有一些独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