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美国后悔吗?续(132)
文章来源: 晓青2014-08-15 10:54:55

老人跟儿女移民来美国,其实还有一个更需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跟儿女生活在一起时候会产生的矛盾。有些老人跟儿子生活在一起,跟儿媳妇的矛盾就避免不了,还有一些老人跟女儿生活在一起,原以为跟女婿的矛盾会少一些,其实现在也不一定了。不是儿媳妇和女婿人不好,也不是老人们真的事儿太多,而是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了。

早年间,老人和儿女世代都生活在一起,矛盾不是没有,但不像现在这么突出,这里面除了人们的传统思想发生了变化以外,经济条件的好转似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过去的儿女离不开老人,一来自己没有房子,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独立生活,再就是需要老人照看孩子,而老人等老来的时候,自己也没有能力管理自己了,经济条件也差,一旦有病了也确实离不开儿女照顾,这样,在两代人中间,有着这样一种互相的需求存在着,也是矛盾不那么显现的原因之一。

加上过去对于传统的孝道很重视,没有多少年轻人会公开地跟老人闹矛盾,最多私下里说说,所以郁闷的儿媳和婆婆也不少,那时候的男人多数在奔事业,很少对家事儿过问,除了吃饱喝足了,也没有别的要求了。

现在这些现象都发生了变化。首先表现得明显的就是人们的经济水平都提高了,孩子能独立生活了,老人的老年收入也跟过去没法比了,有些老人帮助儿女买房都不是问题,虽然说也是老人的辛苦钱,但放在过去,再辛苦,就是全家都不吃不喝也不可能有多少钱的。加上现在的医疗保险,社区医院的出现,还有保姆行业的兴起,老人对儿女的依赖也不像过去那么厉害了,至少在自己还能照顾自己的时候基本可以不用儿女。

现在很多老人观念也发生变化了,对于孩子的照顾也不像以前了,一来由于孩子们不信任老人的老方法照顾孩子,再就是现在的孩子对自己孩子的照顾要求越来越高了,网上一直疯传着一篇《老了我们靠谁》,现在的老人也把退休后走遍世界当成梦想。老年大学的兴起,甚至包括每天早晚的广场午,都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乐趣。

老年人的观念的改变,年轻人观念的改变,使得原来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那种家越大,人越多越好的观念似乎在渐渐地消失了。

然而老人毕竟是老人,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他们长年生活的故土,跟着儿女来到美国就会感觉心里没底,他们不愿意再像在家的时候那样,自己独立地生活,他们的依赖又重新回到了原点。他们担心语言不通,他们担心独立生活有事儿的时候没有人在身边怎么办,他们感到恐慌,孤独和寂寞。

早年出国的儿女思想已久停留在过去的传统里,父母来到海外,奔的就是自己,怎么能让年老的父母跟自己分开来住呢?无论如何都不能这么说,如果那样还不如不让他们来了,加上有些父母过去也来过家里,给自己带过孩子,怎么能在养老的时候拒绝他们在家里住呢?

在美国生活,跟在国内完全不一样,人们的紧张程度,人们疲劳的程度,都不是跟国内能比的。很多人不认可我这样说,如果你真的生活在美国应当跟我有同感,不是说真的紧张得一分钟都不能放松,而是不知不觉地紧张,不是说累到腰酸背痛,累到光想睡觉。不是这样的累法。

我们常常在影视剧里看到公司的那样的结构,真的就是那样,一个个格子里坐满了一个个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台电脑,但电脑前的每一个人都在紧张地敲着键盘,他们在做着不同的项目,很多人年收入都在十万左右,也有很多人年收入都在几十万。他们拥有大房子好车,养活着几个孩子,再就是父母和家人。

也有很多人,自己有公司,开餐馆,生意忙的时候紧张,怕照顾不好顾客,生意差的时候也紧张,担心自己的收入。在美国不管做什么,成本都很高,不说别的各项保险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人羡慕自己做的人,可以灵活掌握时间,有事儿就可以脱身,其实正是这些人,哪儿都不敢去,恨不能一周七天天天上班,为得就是方便客人,为得就是能留住客人,为的就是维持一个收入。

很多人不了解美国,说,钱多少是多呀,差不多就行了。在美国生活,在美国做生意,做才能赚钱,多做也才能多赚钱,少做或不做那就是没有钱可赚,不是你想多做就多做,你想少做就少做的。在这里同行太多了,竞争也非常厉害,不管多大的公司或多小的公司都是一样的。

在美国的大公司里打工的人,当你总也不出成果的时候,当你年纪大了,收入和你付出的对于老板来说不能让他们获益了,那真的对不起,你就只能回家了,你的薪水老板用来雇几个年轻人,重头开始培训,跟你的作用是一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就是这样的。

所以在这样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确实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也非常非常的紧张。

人们都半了解不了解的抑郁症,在美国也是好多人都有,很多人长年吃药维持生活,更多的人不知道自己病了,还有一部分人知道了也不愿意承认。在难以承受压力的环境下,人们持续这样地工作着,生活着,他们需要当离开工作环境的时候能有一个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的家,想有一个自己安安静静的家能真正地按自己的要求和希望呆着。他们想吃饭就吃饭,不想吃饭就不吃饭,他们想在家吃就在家吃,不想在家吃就出去吃,他们想吃西餐就吃西餐想吃中餐就吃中餐。

还有一些人,家里孩子多,于是干脆太太不上班,在家带孩子,做家务。一个人的工作养家,让工作的人压力格外大,家里的大事儿小事儿都落在了女人的身上,这女人中不少原本也都是精英,有些人心理也很难接受生活角色这样的转型,所以夫妻间也会有矛盾。

在这样的环境和状况下,老人再出现在家里,自以为会给他们的生活减轻负担,其实根本不然。一些父母看到儿媳妇在家不工作就不高兴了,一些娘家妈也要求女儿一定要去上班,要不然在家里会没有地位,他们住在这里也不仗义,而那些夫妻都工作的,在父母眼皮底下就有了谁家务做得多了,谁家务做得少了。这些事儿看来都是小事,而每天发生在家里,每天出现在在外边已经累得身心疲惫的人的生活中,久而久之就成了问题。

很多家庭为此整天争吵不断,而有些夫妻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不得不以离婚摆脱这样的生活。有些父母悔不该干涉儿女的家事儿,而有些父母则理直气壮地支持儿女的离婚。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矛盾带来得是年轻人一辈子的伤痛。

这些问题在国内的家庭中也时有发生,但发生在海外,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国内,因为在外有个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离婚除了感情上的打击,很多人在经济上,在今后的生活上都会有持续的影响,加上由于中国人少,能认识的机会更少,所以再婚的机会相对也少。

我们当然知道,很多婚姻的破裂跟父母没有绝对的关系,但很多诱因原本也是可以避免的。这不是夸大矛盾,而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一种现象。

避免这样的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儿女和父母共同的努力。父母不得已必须生活在儿女的家的,要改变自己,尽量不要甚至最好做到完全不要干涉儿女的生活,因为在美国养老同样靠不了儿女,最终的选择也都是养老院。

有些老人也许说,既然也是去养老院,我还不如在国内的养老院养老。你如果这样想,那就又糊涂了,到了要去养老院的时候,谁送你去,谁又会经常去看你,那些困难绝不是你今天能想象得到的。所以很多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纷纷把儿女送出国,未来面临的都是这样的问题,也许你说原本在国内也不想指望他们的,其实到时候你就哭了。

人们都说,钱能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这话说得没错,老人现在多数都有足够的钱了,我觉得不妨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一些,在儿女附近租一个公寓住下来,这样离儿女又近,自己生活得也轻松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人尤其是老人,一到花钱的时候就舍不得,他们不见得为了自己,而是感觉钱省下都是儿女的,不能乱花。其实要快乐地跟儿女生活在一起,要让自己的晚年轻松而愉快,有些钱花得是值得的。跟儿女在一起生活的老人同样也是紧张的,何必去听媳妇的唠叨,何必去看姑爷不开心的脸,媳妇的唠叨也许跟你根本就没关系,姑爷的脸也许根本不是给你看的,但你听到了看到了,心里肯定不舒服。

远离儿女其实也是远离是非。

现在一些儿女也想开了,对于那些生活不到一起的老人,采取的就是在外边买个房或租个房把老人从自己身边移走。但多数人都是等不能在一起住的时候才这样做的,如果能在老人来的时候就这么做,那么中间那些伤害都会避免了。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做得很好,虽然他们也不情愿,但他们习惯了。

有人说“家是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我很喜欢。在家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为这首诗填词儿的诗人,悲欢离合,都是我们的手写下的,是我们这个家里每一个人写下的,它不是一个人的作品,是需要家里每一个人的付出,每一个人的牺牲而写出来的。我们应当共同努力,让这一首诗唱响,让这一首诗在我们的家里,子子孙孙接连不断地写下去!

生活是美好的,只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生活的过程中经历些什么,孩子是这样,我们是这样,老年人也是这样。我们的孩子经历的都是我们经历过的,我们经历的也是我们的父母经历过的,而我们的父母正在经历的也是我们未来会经历的,正所谓,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未来。昨天我们的父母曾经对我们祖父母付出的,今天我们对我们的父母付出的,也正是未来我们的儿女要对我们付出的,何去何从,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这就是生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