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知识”
文章来源: 飞云2013-10-07 20:37:10


我们常常听说:知识就是力量。 我们当年还听说:知识越多越反动。同样是知识,一会儿是力量,一会儿是反动。看来我们对于什么是“知识”尚未弄清。

首先让我们先抛开,科学、技术和技能类的知识。因为人对这一类知识有共识,这一类知识也是客观的。即便是北朝鲜,它也不能睁眼瞎说1+1=5。此外的其它“知识”,则很有讲究。

已经几十年了,我们不断地听中国的“知道分子”们一片痴心地呼吁:“增加教育经费”。因为教育经费的增加,意味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学生知识增加了,国家就有希望了。 乍一听很有道理,事实上却不见得。增加了经费,确实可能增加了知识,但我们必须清楚这增加的“知识”是什么样的“知识”,是真知与真理还是伪知与谬误?

这个题目太大,飞云欲以实例来说明何为伪“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校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上面也花了许多纳税人的银子学习了“资本论”这样的“知识”。过后,学生不仅没有得到才干,相反被“资本论”这样的伪知识害惨而不自知。因为“资本论”这样的著作,本质上并不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它其实是一部非理性的煽动性伪著作。同时它的核心剩余价值理论完全是不成立的。它夸大了工人有形的(体力)劳动,却有意地把企业家的风险意识、勇气、智慧和远见卓识(是一种无形而高级的劳动)视为无物乃至是所谓“剥削”。并声称资本家(企业家)剥夺了工人的所谓剩余价值。 以这样的伪“知识”为基础装备,全球掀起了红色风暴。风暴来时,遍地狼烟,死人无数,鬼哭神怨,积重难返。

接受如此“知识”之人,疯疯癫癫,丧心病狂,反视常人为怪异。并反过来欲“解放”正常人,反欲令所有正常人过和它们一样的疯狂生活。

历史知识,本来应该是原原本本学习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事情,尽量还原历史原貌。以史为诫也好,修心养性也罢,都是有益处的。可是有一种伪历史,任意加添佐料,甚至颠倒黑白,无中生有,原因是要为某种目的“服务”。这样的“知识”比无知更加可怕。基于这样的“知识”,人就没有了是非,颠倒了伦常;基于这样的“知识”人也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偶尔翻看前几年的小学课本,其中有许许多多的可笑“知识”还在继续往小学生脑袋里面灌输。有一课说:童第周在国外和外国人相争为“国”争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的小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呢? 1 他们无端学到了:“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这样可怕的伪知识;引起的结果就是莫须有的自卑感,及对外国人的莫名仇视外带乖戾的争强好斗。2 他们学到了童第周说的:没有天才,天才是努力造就的。而事实是: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有“天才”,不承认不等于不存在。天才略加努力达到的目标,常人搭上性命可能都无法实现。天才努力就是冠军,常人毕生难以企及。天才和努力犹如“质”与“量”那样不可彼此替代。3 他们还学到了原来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争胜、争光!在如此这般的小学课本的熏陶下,掌握了课本“知识”的那些毕业生到了社会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况?

是故,如若增加了教育经费,学生学到了如此这般的伪知识,反倒不如凭良心作人的白丁。这样的知识越多,就越麻烦。社会上若充满了这样的“知道”分子们,其邦不狂亦愚。

所以当我们每一个人自认为有“知识”的时候,首先需要恭恭敬敬、谦谦虚虚反躬自省:我们的知识是真知灼见? 还是不如没有的“伪知识”?我们眼下正在学习的知识,是真理与智慧,还是愚昧,乃至邪恶?

现在言必称“科学”,事实上是一种变相的拜物教,也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与真理和智慧关联的那些知识,远远地比器物层面的科学技术、技能方面的知识来得重要,因为真理和智慧是一切知识和发展的基石。没有这样的基石,任何所谓的繁荣和稳定,终究是昙花一现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