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杂记63(感觉真实)
文章来源: 平凡往事2014-02-03 16:56:09


当一个貌似很遥远的即将计划实现时,会让人觉得时间就是个骗子,不然为何转眼即逝了呢。而计划一旦制定,就再无法重启热情和像开始时那么重视,准备时间总会推到最后时刻。回美度假是两个月前就计划好了的,当然买机票是首选要事。其间七七八八的琐事,就会淡化回家骨肉团圆的兴奋。转眼间南去的动车把因早起尚处在朦胧状态中的我,颠簸得清醒了许多。这次回美除了看望儿子外,总觉得还有些事情萦绕于怀,但一时却想不清楚所以然。此刻突然明白了,是那些离我很近,又很远的网友们,让我牵挂不已。在国内由于网络管制,那些过去曾天天泡在上面,玩得上瘾的网站突然变得可望不可及了;那些平时一起混迹网上江湖,找乐子的网友们,已然都成了空间上的故人,而结成友谊纽带的始作俑者网络关系也只待成追忆了。那么近的距离忽然都变得那么遥远,对此,我们也只能表示遗憾。
 


在去北京的高铁上许多人是利用假期去国外旅游的,但多是去新马泰等亚洲国家,而同样出国的我却是回家。对于习惯了做全日空的我而言多少对美联行有些排斥,主要是得带着行李去北京倒短,大包小裹的像极了春运返家的农民工。让原本就无聊透顶的旅程变得有些狼狈不堪。国内的朋友都很知趣,几乎没有让带东西的,倒是答应亲属所拉出的清单需要逐一兑现。这也算不了什么,举手之劳而已。这次是我十六年来在国内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半年多一点的时间把国外的一切就彻底否定了,仿佛那些在国外磕磕碰碰的日子只是一个时间点,有些记忆,但都很模糊。在国外时间过得很慢,在国内时间转瞬即逝。这种倒错许是源于对根的认同和那个并不宽容,还略显小气,最终否定我们是其一员的时政。
 


国人对我的评价不外乎单纯,处事不够圆滑。这让我骨子里骄傲大受挫折,但在事实面前我又不得不承认他们是队的。如在酒桌上的应酬中我的笨拙彰显无疑。我不得不承认,在公共场合里国人个个都是天生的演说家,根本不用打腹稿,什么热络的话语都像水龙头一样,轻轻一转便可滔滔不绝。正是这一特点的呈现,每每凸现出我的木纳和格格不入。不知道说什么也就罢了,对轮转的敬酒更是茫然不知所措,英雄气短。心里的不服气时常被难以融入的烦恼和笨拙平衡掉,随之而来的是无休无止的自嘲。长期磨刀石一样的生活环境,让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都成了太极高手,一句话分成几个段落和层次表达,还意犹未尽,九曲十八弯的绕来绕去,像我这类言行直接,简单的人很容易被他人看成另类,不被接受和认同。
 


但衣食住行就比国外方便的多。如果不考录卫生,出家门就有你需要的东西,吃的,用的应有尽有,选择的余地也很大,根本不用驾车满大街的跑,满大街的找。在差不多点的单位里上班一族更可以三餐都在食堂里解决,家里几乎不需要开火。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很小,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更不用忧心忡忡的担心被炒鱿鱼。和国外的知识分子相比生活相对稳定和容易。有点实权,手握资源的人更是春风得意,风光无限,自在的很呢。



人到中年,国内外的华人都注重健康,只是生活在国外的人更容易实现这一目标,生活规律,有锻炼的时间。国内却却往往有计划,却很难实现。许多人花上千或过万买的票,一到手就被束之高阁,而是防不胜防的应酬和浮躁的大环境造成的。真不是钱的问题,以同学聚会为例,每次请客的几乎都是国人,国外回来的人在花钱方面一向都显得很小气,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谁也不欠谁的,只是国外华人自觉性较低,又不太讲究,个别人还认为理所当然,不知道背后要被人议论和看不起的。现在可不是过去,干的稍微不错的人出国就不是难事,好一点的出国就像大逛般容易交。以我们教研室为例,这次校方统计短期出国进修人数,我动员了半天,二十个老师竟无一人报名的。还是公费呢!
 


国内北方的房间里,暖气很热,一般家庭室内温度都在26、7度以上。开着窗子都不冷。国外就不行,许多家庭住在大房子里,但为了省钱,屋子里还是冷冰冰的。买衣服也没有国内女人大方,一出手就是几千上万的眼睛都不眨一下。海外华人则专门去outlet买掏便宜货,特别是换季服装。许多人为了省汽油,还约人一起拼车去。国内像样点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海外读书,从不问价钱,只要能被录取就极尽能事的满足孩子的愿望。相反美国许多华人,为了省钱,孩子考上好的私立大学也不让念,而是退而求其次上本州享受福利的大学。女人用的化妆品更是越贵越好,根本不考虑价格,只认牌子。国外华人没那么奢侈吧,多是能省则省,还随时留意减价,再锁定目标,最终选择适可而止行动。当然我的例子中没有考虑农民工,不存在歧视问题,是我真的不熟悉他们,而是那些混的不错的一族人。其中包括大学老师,商人,医生和公务员们。这种现象倒退二十年想也不敢想啊!我们都是经历者,历史的见证人,个中滋味,无不了然于心。对于此,轮回之解也只能用三十年河东,三十河西的套话一言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