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谦虚
文章来源: 平凡往事2010-05-17 11:25:32


和西人相比,国人似乎从骨子里就有一种谦虚的品德,而这种几近谦卑的谦虚,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上幼儿园时起,老师就让我们凡事要谦让,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比如在幼儿园分水果时,要拣小的,破的拿,尽管可能心里的真实愿望与其背道而驰。做了好事也不能声张,否则就是不谦虚,就是为名为利,我们往往在利益面前选择退缩,和漠视,压抑自己的真实愿望,虽然我们的心里并不喜欢如此。
 
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没有原则,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得到的,该争取,该享受的。记得刚刚到北美时,我常常遇到西人因为我做了什么被他们认为值得回报我的时候,选择谦让,拒绝,事后又感到后悔,患得患失。比如有一次我为客户恢复了硬盘中的数据,这是他几年来工作的结果,他非常感动,非得要额外给我$50元小费,我下意识地拒绝。那个客户连问了三声:"ARE YOU SURE?" 尽管我的声音一次比一次低,但像是遵循一种生活的惯性,我始终都没有勇气说出接受的话,看到客户有些困惑的目光,我恨自己懦弱,虚伪,但又说不出来。
 
中国人和西人相比在做人方面不够真实,违心事做了不少,因此一辈子活得也没有人家快乐。而且面子问题困扰了中国人一辈子,为了人情面子,中国人常常不讲原则,甚至委曲求全,而这样的结果不但个人利益不能兼顾,就是一个集体的利益,国家利益都受到损失。孔孟之道是害人的东西,害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的流毒现在在国内又重新泛滥起来。也是它让国人一辈子都活在虚伪中,矛盾中,而虚伪和矛盾的人是不快乐的,但这种几近愚昧的品格,却在国人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甚至是压倒一切的地位,由此让那些追求真诚的人处处受到打压和排挤,也注定了追求文明的人的悲剧命运。不是中国人不优秀,不够聪明,而是教育问题,传统的承袭问题。随着国门的开放,人们的思想有了些进步,但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受毒很深的人,依然试图用我们旧的观念和思想去影响我们的下一代,这是作孽啊。
 
 
我很高兴我的孩子是在西方接受的教育,他们的头脑中很少有束缚,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不懂得规矩,不讲原则,而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是一种进步。
 
实事求是是文革后国人提出的一个口号,正是因为国人最缺乏这种品德所以才去提倡,但由于思想根源上的积重难返,这就不是一朝一夕我们所能改变的东西,也不是一代人或几代人就能实现的目标。但为了善待自己,所以我们要改变一下,让我们更真实的去面对人生和我们自己,活得更真实,更活得快乐一些。
 
有时,我们的谦虚就是一种虚伪,一种落后,一种不文明的品格,而做一个真实的人,对我们这些中国人来说,有时比做个虚伪的人更难,更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