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花不完该怎样?
文章来源: GoBucks!2023-04-25 06:54:04

女儿申请医学院,被学校告知得自费,因为我们的财产“超标。” 

我们都是空手来美的留学生,打工族,平时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积累点财产,在通货膨胀的今天,根本不算是什么。国人喜欢攀比。这样的结果似乎应该有自豪感,可我们并没有。开的都是大众车,房子也是一般的,而且区还一般。难道真是东升西降? 

记得国内有名言,尤其经常从女人口里出来,钱不是靠省的,而是靠赚的。这其实不大对,起码在美国不是这样。如果孩子出生就往529存钱,小孩大学的费用基本可以解决。存钱需要节制和纪律,社会上有吸引力的东西太多,社交活动也有需要,还有旅游,同胞之间的攀比,非常不容易做到。

受这些条件限制,一般来说,人们赚多少就会花多少。举个例子,现在的你我比做学生时候的收入高了不少,有几个还像当年那样省吃俭用的?不少老留学生来美国的时候,几乎天天吃鸡腿,甚至是更便宜的火鸡腿,吃的菜都是过期的处理菜。买车都是二手车,车况往往不好,随时都会半路抛锚罢工。上课连课本都不舍得买,而是用复印机,复印完了把新书退回去。有的不买厕纸,需要方便的时候到学校解决。做留学生的时候,时间不值钱,可以折腾。工作后,时间比较宝贵,很少人还像学生那样生活。钱往往能够带来不少方便。

退休账号上的钱就得靠每月发工资的时候拿出一部分,经过长期积累才有可能在退休的时候才够用。现在不少人缺钱花,尤其是年轻人。平时的工资还不够花,还要往信用卡借钱,不想从工资扣钱放入退休账号。对这些人来说,退休还早着呢,根本不想它。大陆来的小留更是大手大脚的,不少人还买新车,豪华车。前不久看到关于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纪录片,里面有小留刚买了新车奔驰就被当作人质。国内来的真有钱。作为老留来说,当年就是送你奔驰也不敢买,修理费太贵。

中国人喜欢省钱,存钱,这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管怎样省,钱最终还是要花掉的。对于女人来说,有花在购买奢侈品的,而对男人来说,有的花在豪华车,赌场,有的花在嫖娼,二奶身上。对我这个喜欢旅游的来说,钱是永远不够的。不相信的话,外出可以升舱,旅馆也可以升级,还有享受高级版邮轮。我从不担心自己的退休账号花不完。担心的是自己的身体。要玩还是要趁年轻,大概很多人都不是这样想的。 但也有部分人,他们在教育方面一点不想省钱。

拿我的祖辈来说,我爷爷小的时候去过欧洲,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家里的所有小孩都能读到高中毕业,不分男女。相比之下,我外公虽然不差钱,但封建思想严重,认为女人是要嫁人的,不想在她们身上花太多的钱。在他们家,男孩读书不存在学费的问题,女孩可以读书,但需要自己找学费,这样学不好的就没书读了,只能怪自己。我姨妈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读书都有奖学金,一直读到银行专科毕业。好像那个年代,奖学金的标准并不高,而是根据需要,每科过80分即可。我老爸在北平读书的时候,本来是靠他哥哥的,但他哥哥出事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断了经济来源,只好到教堂找帮助。那个年代,只有师范是不需要学费的,有不少人报考。老毛也是师范的,也许跟这有关?老师从来是个稳定,受人尊重的职业。

我读大学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少数几个有海外关系的。他们亲戚回国探亲的时候会经常带一些礼物,有三大件,衣服鞋子等等。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喇叭裤,花衬衫,计算器。 我读的大学还比较保守,喇叭裤花衬衫一穿出来就能吸引不少眼光,其实它们都是中国制造,出口香港美国的。 卡西欧计算器在做功课的时候帮上了大忙。班里只有两部,除了我这部外,另一部是美国的德州仪器的,数字是红色的,比较笨重。我这部的功能要比那一部要好很多。这计算器还能发出无线电波,放在收音机附近,还能听到波动性的干扰声音。大四的时候,我选修法语。姨妈知道后,马上从香港给我买了一套法语教材。可惜,一直没有机会用法语,直到去年才第一次去巴黎。学的法语也只有简单的问候谢谢之类的。

哈佛医学院最大的捐款者是来自香港的地产大亨陈曾熙。此人没有大学学历,但对教育非常支持,帮助了不少人。这让我想起了我姨妈在教育方面的帮助。他其中的一个儿子在哈佛大学拿了博士学位,而且还有资助,这让他不安心,担心会影响其他付不起学费的学生,因为他们家不缺钱。在2014年,他儿子给哈佛医学院捐献了3.5亿美元。现在哈佛的公共健康学院就是他命名的。

女儿读大学是全奖,除了学费,还包括了生活费。这些奖全靠校友捐献出来的。大学为了争夺人才,设立了这个奖学金。它的标准是学习成绩,不看家庭的财产,收入。自从她进了大学后,我们也开始每年都给这个项目捐款。我这辈子不会在奢侈品方面花钱,但我会捐款帮助需要的学生。有人担心退休的钱花不完该怎么办?对我来说这不难。我会成立一个基金会,设立一个奖,给需要的学生。这不一定是母校,也许就是自己的社区。

看了不少医学院白衣仪式,还有毕业典礼,很容易让人激动,尤其是自己也有过类似被人帮助的经历。钱是带不走的,应该花在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