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腊鸡,腊八粥腊八饭,萝卜干,怀念读《读者文摘》的日子
文章来源: 菲儿天地2018-01-25 03:33:08

 
记得小时候一到腊八,孩子们就跑到外面一边玩雪,一边大声地嚷道,下雪了,腊八了,要过年了!


                       
  


屋子里,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做腊八粥



腊鸡早就腌好了,拿进去蒸就是了

 


 

每家每户就都开始热气腾腾为过年忙碌起来。名人笔下的腊八粥,属梁实秋的最生动,他在《雅居谈吃》中写道,“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 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的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

        
“一说起粥,就不免想起从前北方的粥厂,那是慈善机关或好心人士施舍救济的地方。每逢冬天就有不少鹑衣百结的人排队领粥。“饘粥不继”就是形容连粥都没得喝的人。“饘粥”是稠粥,粥指稀粥。喝粥暂时装满肚皮,不能经久。喝粥聊胜于喝西北风。”

在中国文化中,腊八粥和腊八节共同造就了冬日里的温暖。昨天朋友在微信上提醒到,请纪念那些施粥给穷人给他们温暖和给他们看病的人们。圣诞洛杉矶朋友山上家下面就是慈济总部,走过去几分钟的时间,原来是个西裔教堂。


 

 

 他们做很多的慈善工作,救济穷人。认识的美国朋友也是在全国搞mission, 帮助那些无家可归又染上毒瘾和赌瘾的人戒瘾,等他们正常了后又给他们介绍他们能够做的工作,go back to society。圣诞那天看到的成群结队占据了几条街的homeless people 真是太让人震惊了,救急不救穷,让他们靠自己养活自己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呼吁整个社会的关注也很重要。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1712/26998.html


i

                      
除了名人,我相信我们小老百姓每个人都段属于自己的腊八的回忆。我记得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太公会让保姆去买腊肉,腊鸡,就是小菜场的那家南货店,后来听邻居说以前是就太公他们开的,但从来不听到他提起,我只知道他有一个饼干厂,公私合营后早就和太公没了关系,也许他不想回忆那些让他不愉快的事情吧。

后来太公过世后,我和哥哥自己住,我也会去那家南货店买腊鸡和打酱油什么的,门口还有一个卖豆制品的菜场,有的时候还要排很长的队,对了,我还喜欢吃那里那个做油条的铺子,和卖水果的摊头,卖橘红糕的食品店,里面还有绿豆糕,一起现在想起来都是那么的清晰又模糊。。。。。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1505/13463.html


除了这些吃吃喝喝的东西,我们这代人还有一个精神上的共同食粮,就是家喻户晓的《读者文摘》中文版。
           
因为那是那个时候仅有的文摘,读的人一般还都比较阳春白雪,毕竟不像新民晚报有时会有些小八卦,好歹里面有一些中西方的鸡汤,大多数还是外国的,让人觉得很稀奇。我们的身体靠吃喝,脑子就靠这个给补营养,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

 

           

 


今年的腊八好冷啊,前几天暖和了几天,腊八却又冰冻起来。

            我也来做一锅腊八粥吧

 

 



           


 

说是八样,其实放了十几样,各种豆,薏米,糯米,一般米,白的红的黑的都行,,桂圆肉,枸杞,红枣,核桃,红白葡萄干等


           
           
 



            

      
朋友做的腊八饭  

   

腊鸡也蒸好了

做法:花椒用盐炒香到变色,按摩鸡身,放这冰箱里盖好塑料纸上面压重东西两天,拿出去吹3-4天,然后黄酒列酒随你的便,葱姜蒸20分钟,冷后切块,装盘。

           

喝碗腊八粥,就着朋友种的自己腌的萝卜干,腊鸡还是小时候的味道,看着对我们百般宠爱太公抱着小时候我和哥哥的合影,眼眶湿了。。。


                       
                       

 

 

 

祝大家腊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