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欲惑》
文章来源: 风中秋叶2009-03-27 10:59:33
《也谈欲惑》
三次阅读居家女子《朋友的故事》这篇文章,总想谈谈自己的阅后感,却一直没有动笔,出轨,外遇这是现代的常见现象,是当代男人滥情?还是家里女人少了魅力?可是没有敢于红杏出墙的女子,那能成就偷腥的男人?如家中女人没有魅力,何以在外面男人的男人会常常偷窥院内红杏?今天又读了凛子《禁欲与纵欲之惑》,不期然的想写几句。
我不是社会学家,对性和欲此类大课题从来不敢加以研究。只是以个人理解坦白而冒昧地说几句:偷情之欲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人性贪新猎奇的真实反映,是人体荷尔蒙正常分泌的体现,是人类追求异性的自然延伸。它是无可否认的现实存在。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或生活环境里,选择放纵自己,或控制自己取决于自身的修养水平和荷尔蒙水平,同时,更主要是异性的吸引力和诱惑程度。当年柳下惠坐怀不乱自然可以讴歌,但是当今时代有绝色美人坐怀而不怦然心动,还真要细细检查荷尔蒙水平呢!现实中,男女健康正常,彼此悦目诱人,相方欲望配合,环境静美怡人。。。当几方面条件配合,出轨很可能就会自然发生,就像化学反应在合适条件下自然发生一样。这些“化学”反应有些是可逆反应,有些是不可逆反应。要完全消灭人类这些“出轨”反应是不可能的,要减少这类“偷情”现象则是可能的。可能的办法在于限制那几种条件都配合地出现的情况。总体上,社会要加强法律监管,道德教育,宗教灌输;家庭里要努力保持和谐,彼此予以适度空间,不致产生太多的压抑因素,男女相方创造新鲜感,着意合适的鱼水之欢,尽力减少分离时间过长,不让第三者有太多空间,总之防止“偷腥”条件的自然配合,理论上还是可行的。所以当出轨发生后“苏婷分离丈夫和第三者的做法是很聪明的。”给予适度空间也是聪明的,它实质上是减少“偷腥”条件的自然配合。假设苏婷在之前就做足这方面的措施,丈夫是否就不会出轨呢?这是很可能的。因为条件不具备,后果当然就不同了。
有时我也想,外遇是否一定都不是好事?广义上是肯定的,个别上或可不同,有些人外遇后能理性处理,该结束就结束,回家后对另方予以更多温柔也是有的,甚至从某段外遇经历明白更多道理,自我限制出轨的人也是有的,因为打破了人那种新奇的诱惑:原来不过如此。也有人出轨后,既对自己家庭付出更多,也对另一家庭给以额外付出,从而使得家庭更为和谐也未尝没有,到底“出轨”欲,是人性底处的一面,而予以“补偿”的心理也是人性的一面。人们可以冷静,也应该冷静理解万一的出现。我想说苏婷挽回婚姻正是其理性取得的结果,当然居家女子的合理建议起了良好的作用。应予高度赞扬。所以宁教人打仔,不教人分妻这是有道理的。
说多几句,潘金莲一直以来被恶议,其实未必公允。假设武大不能喂饱自己的妻子,常常挨饿的女人值机寻求人性的直接表达,满足自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人们是否可以减少过度鞭挞?又或理解性地予以同情?毕竟她有荷尔蒙的表达权啊!(当然她后来杀人之举那是另议)同样凛子《禁欲与纵欲之惑》文章里提到的那个女子大胆追求自己所爱,也是不能过度鞭挞的,她的“错”是时空条件不配合而已,假如时空倒置,她的爱就是真爱的大胆表达,或许还是一些女士的某种榜样呢?
个人浅见,不足为道,网上跟帖,大都是一个和应而已,还望读者宽容。
3-27-2009

风中秋叶阐述的观点,健康,诚实,极有说服力。是对于两性关系和婚姻的严肃诚恳的思考。
我也曾想过有关婚姻的问题。在拙作《啄木鸟日记》里面谈到。
喜新厌旧,是自然的人性。说到底,两性吸引是繁殖后代的需要。不少动物的异性结合的时间是在幼仔独立之后就不存在了。有的只限于交配时间。有的学者研究出,人类两性的吸引保持的时间是三到四年,正是在人类的幼儿从怀孕到可以比较自由行走的时间。
婚姻,用过去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是历史的产物,是私有制的产物。为了保持血统上的纯洁,保证财产在家族中的传递。而发展起来的制度。
这种制度,保护了社会的平衡,但同时也束缚了人的天性。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新的可以代替婚姻制度的人类性结合的制度。离婚率越来越高。有近一半婚姻以离婚告终。
人们维系婚姻里,是因为婚姻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太大的意义,比性的满足要重要得多。于是,人就需要自我的约束。这里面有文化修养,道德义务方面的作用。
秋叶君的这个观点非常值得重视,就是谈到既然有了外遇,如何处理才是合理恰当的问题。
“外遇是否一定都不是好事?广义上是肯定的,个别上或可不同,有些人外遇后能理性处理,该结束就结束,回家后对另方予以更多温柔也是有的,甚至从某段外遇经历明白更多道理,自我限制出轨的人也是有的,因为打破了人那种新奇的诱惑:原来不过如此。”
关于对潘金莲的评论,更是涉及了更多的问题。在中国的过去,只许男人三妻四妾,不许女人红杏出墙。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个社会道德是不合理的。如果没有那个不合理的社会道德,也不会有潘金莲的悲剧。
以上只是临时想到哪算哪儿,随口说出。因为所谈的问题复杂,涉及很广。所以这不是一个定见,也只是些许“个人浅见,不足为道,网上跟帖,大都是一个和应而已,还望读者宽容。”BY 翎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