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心怀》
文章来源: 风中秋叶2007-06-16 11:21:33
散文《故土心怀》

读国参兄的《闲话乡墟故人》,心如大雪一般,洒满了乡情,往日故乡的一草一木,旧屋老街,就如目前。情起深处,不能罢了。

往事如烟,亦非如烟。家乡的袅袅炊烟,常在心头缭绕。往事朦胧,半是朦胧。童年的片片趣事,常在蒙中放映。大概也是《梦回荒田》吧?年老了,何以往日的旧事如此清晰?小巷深处的老店,油盐酱醋,咸鱼梅菜的味道在心头翻动;家中窗前豆大的油灯光,在微风中晃动,也在心中闪动;街巷那头响起了女人熟悉的声音,“糯米麦粥”“绿豆沙”。。。声声去远,却在心头。

手间旧书深处,一片老叶躺在两页之间,那是村前老桑树的拾叶?这其中或许夹着小小少年情怀?不敢回首?真不敢回首?许是乡愁,或是情愁,我不敢回首。罢了,罢了!村头的桑树已经无影,记忆深处的桑叶,也已残破,只任由它随着岁月逝去吧。

不!老树还在心头,老树枝头的鸟雀喃喃轻叫“不”。啊!记忆,如身后的的影子,随着时日跟随,没有离去。原来故乡的记忆是不会逝去的。三杯两盏淡酒,再也敌不了游子心中“晚来风急”的渴念。回去吧,回到梦里的故乡,找回梦里的同窗。

踏上故土,儿时的故乡,已不是旧日的园田。嘴里的田螺,已没有昔日的风味。望着眼前的女子,何以没了当年动人的风采?拜见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师,竟已是靡靡老矣的白头人。家乡在变,人在变。俱往矣,暮然回首,归来的游子心底闪过:对家乡的眷恋也许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春水毕竟东流去,往日情怀在梦中。

故乡,祖国,我如今也成了过客?不!不想啊!

屏前梦醒,拾得八句,凑成七律,也算作心怀罢:

《故土心怀》

天涯游子每多吟,独侠啸天唱楚音。
两盏三杯洋酒淡,一生半辈旧情深。
新墟图画陈年事,老店油盐故土心。
我自蓦然成过客,故乡流水向东寻。

2007-6-16日写于屏前

好文. 深有共鸣.
心中有爱, 咫尺天涯~~~~~
和一篇:

日春花, 日春花

日春花,我生命里的第一朵花; 日春花,通过她,我才知道世界上什么是花。
如果你想知道日春花的样子,你只要想象一个孩子第一次画画儿画出来的那一朵。她的枝头总是平行的开着两朵粉红色的花朵,在人们的眼前摇曳着大自然的最朴素和最深的奥秘。
似乎只有家乡的人们认识她,给了她可爱的名字。不管春秋,无论冬夏,她天天有新的花瓣儿,新的花蕾。人们偶尔会说,它很贱。是,她看上去没有世俗的高贵,然而,大概没有什么别的花比她更富蕴自然的真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家庭院的石凳上便放着一盆日春花。从我上幼儿园,直到高中毕业,每天放学回家,当我穿过那条石铺的小路,推开庭院的柴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盆日春花。一朵朵圆圆的、由五个花瓣儿组成的花朵,真象一张张温柔的笑脸。


日春花,我离开的那一年,家乡正闹旱灾,那盆日春花的土又干又硬,裂了好几道。记得临离家门,我特意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小心翼翼浇在花盆里。
我走了,不知走了多少年. 滔滔长江夏, 枫叶满山秋, 高崖雪皑皑, 沙漠粒粒春 ….多少艰辛, 多少困苦, 多少坎坷的路上, 我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自己, 甚至也, 忘了那盆日春花。

有一次,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我梦见了日春花。她底下的土又干又硬,可是她却在向我微笑。那是一种永远温馨、恒常宁静的微笑。我醒了过来,仿佛看到了家里的庭院,那道柴米开了,站着慈爱的祖母;那条石铺的小路上,走来了面带疲劳的祖父。小山坡上长满了青青的草,我和哥哥常到那儿去给小兔拔草。清晨里田野的空气,好清爽,夹着泥草的芬香…姐姐难得唱起了歌。……..
哦! 我该回去看看家乡了.

一个寒风呼呼的冬天,我回到了家乡。当我走到那条石铺小路的尽头,我突然感动一阵不安:这么多年了,日春花还在吗?------- 我“吱呀” 一声推开那道柴门,一只蝴蝶突然从我面前夺门飞去。我的心止不住狂跳起来。真是她!她还在那儿,那润滑如玉的叶子,那轻柔似绢的花瓣儿!
我的眼睛模糊了…… 看不见了 --- 我也不需看, 那片片桃红, 就荡漾在我心里.
柔情似水, 却是那样一个砥柱中流.

虔谦本是来问候的, 风中秋叶, 父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