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拍得,孔子拍不得!
文章来源: 悟空孙2010-02-01 16:22:07


一部《孔子》再次让中国人关注这位圣贤,同时也把网民分裂成“批孔”和“护孔”派。一个被高高挂起两千多年的“神”,无论后人怎样诠释,都不能让人满意,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

韩寒言多必失,说美国人不会去拍耶稣。其实不但美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都拍过耶稣,关于耶稣最著名的电影至少有10部(见附录),但为什么耶稣拍得,孔子就拍不得呢?道理很简单,耶稣是公认的神,而且西方经过宗教改革尤其是文艺复兴,基督教彰显人本主义,宗教活动更多表现出的是人性而不是神性。在西方许多描述宗教的文艺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友爱、怜悯、同情这样的人性而非高高在上神的权威,西方中世纪政教合一的神权早已变成了“自由、平等、博爱”生活理念贯穿于文化之中。所以文艺作品中的耶稣,是人性化的耶稣,是走下神坛的耶稣。

“孔子”究竟是什么?孔子的思想精髓又是什么?恐怕这个问题本身就会引来一推争论,你又如何去诠释孔子?(别和我说“礼”就是“礼貌”,“仁”就是“博爱”,你可以坚持你的观点,但请允许我保留我的疑惑)。孔子在中国百姓的心中实际上早已是一座神龛,连一个具体的形象都没有,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曾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结果引来广泛争议……

至少,孔子在百姓的心中,就和当下被部分人顶礼膜拜的毛泽东一样,不是神,也是半仙了。如果拍《毛泽东转》,把毛泽东当成“人”来描写,我想没有哪个中国导演敢揽下这个瓷器活——政治任务除外。同样,把孔子真正人性化,如不让人失望,必定让人感到乏味(电影中好像多了一个周迅的角色,“省略”了少正卯那出吧?)

把孔子作为“人”来描写难,可是孔子毕竟原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作为“人”的孔子才是最真切的,但也是最残酷的,而谁也不愿意把“神”变“人”。孔子身上“神”的光环是后人强加给孔子的,那是各朝各代统治阶层的权术使然,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顶礼膜拜。

其实,和毛泽东一样,孔子这面大旗虽然让不少中国人振奋,但多少有些污点,洗轻了不管用,洗重了就破了,还是挂起来的好,越高越好,让人们只能仰望,谁也碰不着。

胡导,你干吗要去碰它呢?真是胡导!

回过头来说韩寒,一句话,了不起!别说我在他那个年纪, 就是现在超过他一个半年轮,我的思想深度也远不及他。至于知识,谁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这个英特网的时代,知识已经越来越不重要,而独立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才是一个公民必备的素质。有网友建议韩寒多看点电影和小说,也许小韩太忙,这句话对我其实更适合。别的不说,至少近5年来,我看的书和电影都没有儿子看的多,他这方面的知识绝对比我强,可是他小子还是蛮佩服我的。

韩寒,我也佩服你,好样的!

Top 10 Jesus Christ Movies

1.       The Life and Passion of Jesus Christ (1902-05)

2.       The King of Kings (1927)

3.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1964)

4.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1965)

5.       Godspell (1973)

6.       The Messiah (1976)

7.       Jesus of Nazareth (1977)

8.       Jesus (1999)

9.       The Miracle Maker (2000)

10.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