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
文章来源: 明亮2009-06-03 12:06:53

0.小学课文

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我高兴极了,我早就盼望着这一天。

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

老远,我就望见正门上那个庄严的国徽,红底镶金,闪闪发光,十二根大理石的淡青色柱子,有六七层高,要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

进了大门就是中央大厅,大厅的天花板上挂着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穿过大厅,走进了大礼堂。啊!礼堂真是大极了,楼上楼下这么多座位!我正想数一数这样大的礼堂到底能坐多少人,王叔叔说:“不用数啦,三层一共有九千六百多个座位,加上主席台上的三百多个,全场能坐一万人。”

王叔叔叫我看顶上。我抬头一看,只见天花板上有无数盏电灯,像满天繁星,中央是一盏红五角星大灯,放出灿烂的光芒。王叔叔告诉我,这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在这里和各族人民代表商量国家大事。

从大礼堂出来,我们又上楼,参观北面的宴会厅。我简直不知往哪儿看才好,柱子上,天花板上,都描着金花彩画,看得我眼花缭乱。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皮椅子。听王叔叔说,这里可以举行五千人的大宴会。

我们又参观了几个会议厅。每个厅都很宽敞,装饰和摆设各不相同,王叔叔说:“这种会议厅是用包括台湾省在内的省、市自治区的名称命名的。各个厅都有自己的地方特点。”王叔叔还告诉我,中央领导同志经常在这里会见外国朋友。

走出大门的时候,王叔叔告诉我说:“这样壮丽的人民大会堂,不到一年工夫就建成了!”我情不自禁地说:“盖得可真快,工人叔叔真伟大!

今天是六月三号,这个日子夹在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和那个让人有着无比悲哀的日子中间,如果这日子是个竹扁担,一头儿挑得是鲜花朝阳蓬勃笑脸,一头儿挑得是迷惘悔恨痛苦泪水,时间就是这样,也就短短几天,就带着人走了个锯齿刀锋。

1.

那年的六一儿童节我是去人民大会堂过的。前一天一夜我都睁着眼睛,家里天花板在黑暗中被我看得和人民大会堂的满天繁星的屋顶一样,五角星灿烂地放着光芒。那年我们学校选了两个孩子去,参加六一儿童节的联欢活动。一般这种活动轮不到我,我不是大队长班长优秀少先队员等有领袖气质的孩子。选我去,应该是因为前不久的一次数学考试。

那场考试我至今还记得。最后一道应用题,那时应用题都算水泥立方游泳池,挖沟挖渠等等大工程的,有算用多少水泥的,有算放多少水的,有算挖沟几个月能挖完的。完全就是照工程师的路子培养的,不算钱,不算退休时候需要多少钱什么时候就应该开始投资了。这种应用题很培养我的阳刚气质,等我算好数就觉得自己参与了国家重点工程,很有些总公或者是科技骨干的豪气。

那道应用题是算钢筋水泥的,大概是这堆水泥的30%100吨这堆水泥有多少吨。具体怎么说的我的确忘了,但当时其实还没学知道部分求总量这块,大家平时练习的都是知道总量求部分。当时大家一看就100×30%30吨了。而我当时特喜欢咬文嚼字,就觉得那句话怎么也不能用乘法,我画了小图,用了象形符号,最后觉得应该用除法,结果算出数不是整数!这吓我出了一身冷汗,考试题最后结果哪有不是整数的,一定是我算错了。我当时所有时间都花在这道题上了,一会儿想不然就用乘法算个30取整吧,答案肯定不会是约等于的。但最后交卷时候,还是用了除法还用了约等于。然后我手心一把汗就去找班上大牛们对答案去了,她们谈笑风生说这些题目太简单了,最后一题是30. 我手心的汗转脑门上了,还想争辩几句,她们没耐心听我说为什么算出来个无限循环小数,同情地看了我几眼,就狂欢去了。我垂头丧气觉得自己真是傻,哪里有结果是无限循环小数点的水泥啊。

再后来,老师说全年级也就我一个人算对了。她把我的卷子贴墙上,让大家参观。但也没得满分,前面几道小填空我马虎做错了她很遗憾我不遗憾。老师说这题目显然超纲了,就是不该考的,还让我到黑板上讲思路。我支支吾吾也没讲明白但台下同学还是一片尊敬和崇拜的目光。这回也许给老师印象太好了,终于在有这种大型活动时,给我入场劵。后来,好像我仕途星运什么的,就平坦多了。

第二天早上我已经是强弩之末,我和那些疯狂思念情人的男人一样,情人还没见到自己已经兴奋得提前泄了,就剩脖子上新的绸子红领巾闪烁着无比美丽的光芒。我那些布的红领巾全被我咬烂了,那时候高兴嚼它,生气嚼它,难过嚼它,无聊也嚼它。最后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是咸香口的,丝丝缕缕。当然就是没有小马哥嘴里嚼牙签那么有派,其实我嚼完也能啪地吐出去,只不过还挂在脖子上,这其实比小马哥的牙签实惠,他得买多少才够啊。

再说回人民大会堂,那天各族小朋友就是打扮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小朋友都集合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六月的北京天空湛蓝,真是鲜花盛开的感觉。那个联欢活动分好多区域,有游戏套圈的,有看木偶表演的,我们学校拿到票是看戏曲表演和杂技的。我从那几棵大柱子中间穿过去,走过厚厚绒绒的红地毯,看了满天繁星的礼堂顶儿,坐在礼堂的座位上,仰着脖子看舞台上人表演。我其实特想去参加游戏类的,我一边看着舞台,一边想象着套圈猜谜语有多好玩,最后终于睡着了。

这不妨碍我晚上回家,和我妈一起看电视,指着电视里无数的小脑袋说,我在里面的。然后一脸微笑自豪地,又在电视新闻里看了一下穿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娱乐玩耍的灿烂笑脸,很满足。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六一儿童节。

2.

学运开始,大家尤其我这类的落后分子,有些根本就嘻嘻哈哈没当回事。大家都相约着去几个时髦地方看大字报,趁机找高中同学一起玩。我们学校向来不是走在斗争前沿的先锋,应该算是很保守的一个学校。假如北大清华算是大都市中的北京上海,我们学校大概属于西安,也算是个省会城市,但一看就透着憨厚,和肉夹馍一样。但我们地理位置好,是属于一条线上的蚂蚱,那边几个学校一游行必打我们学校门口过,为了声势浩大一般都带着我们学校,就裹挟着同去了。

有天晚上,我那天和男友在海淀影剧院听音乐会,出门口站台阶上我就呆住了。眼前真是和演五四时期电影一样,学生们排着队,喊着口号,举着标语,从大街上洪流一样流过,震的周围的空气都是热的。我当时就蹬蹬从海淀影剧院九十九节台阶和皮球一样往下骨碌,一下就滚到游行队伍边上了。男友后来还怪我沉不住气,很不矜持。其实他也沉不住气,没人能沉得住气,气都热血沸腾的哗哗往外涌。那次游行特别有组织,特别有纪律。这么多学校的学生,打着旗子,手拉手,过一阵就有人吆喝带头喊口号,从海淀大家走了一夜,走到了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前面,一排排安静地坐到天明。

我没去,没跟着走,我只是回去和宿舍同学说,大家都渴望地要去看看。第二天,我和男友骑车去了广场,大家排成方阵还那里坐着,说是在等里面的人出来接见,和学生对话。

仍旧是十二颗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大门紧闭,鸦雀无声。太阳渐渐升高,曾经照过儿童鲜花笑脸的太阳照着坐在广场上的满脸疲惫但又神情激昂的学生。人群中后来波浪般涌动骚乱起来,因为有学生代表跪到了大会堂门口。很多人说不能跪,男儿膝下有黄金,和政府沟通用不着跪,让他们起来。到底还是跪了,跪了很久。

没有清官老爷来接状子,我怀疑是人大会堂没有装一面可以敲的鼓。不敲鼓,不敲得震天响,衙门老爷怎么会出来坐堂接状子?怎么又知道你冤情似海?后来那封情愿信不知到底递进去没有。但学生总在以为,这样规规矩矩的请愿爱国,应该有些个领导人出来和大家讲两句话吧,讲个我们知道了也行吧。

那天的学生,真的很克制很理智很爱国很理想,也真的很天真。

我们没有多呆,又骑车离开去了附近的小胡同,胡同里有个小饭馆,进去歇歇又吃了宫保鸡丁。小饭馆的掌柜和几个食客,都在说这件事,学生静坐情愿,多少年没有过了。又拿胡耀邦和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相比,说着又争论起没法一起比。北京人喜欢谈论政治,胡同里揪一个人就可以告诉你新闻里谁露脸多了谁露脸少了这些都意味着什么。

可那时,谁都不知道这些游行静坐真意味什么,谁都不知道后来会演变成什么样子。等时间的扁担滑到了六月四号的凌晨,枪声响了,落幕了,一场大戏。出演的人员,生旦净末丑,主角配角跑龙套的,有幸运的,有不幸的。

那天早上,我看见一位大叔,刚从天安门那边回来,坐在马路牙子上,一边抹汗一边哭,哆嗦着说不清,一遍一遍重复,“不是橡皮子弹,是真子弹,是真子弹。”有人听了马上就要接着去广场,很多人再劝不能再去了,再后来,大家都哭了。在这样一个夏天,明媚的夏天。不过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