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之随想
文章来源: 明亮2008-12-10 10:55:31


早上有免费早餐,这是公司大楼为答谢客户举办的,一年一次。除了熏香肠,三文鱼,法国吐司,煎土豆,冒着泡的装在透明大罐子里的橘子汁,还有一身黑衣服的,现场专门在小电炉上煎蛋饼。我最喜欢看煎蛋饼,前面有各种切碎的材料,蛋液在小黑平顶锅里一转,嗞啦一声,就把蘑菇洋葱香肠奶酪等等,一网打尽,他们手腕一扬一翻,蛋饼成型,明艳艳的黄,腾腾地冒着热气。排鸡蛋饼的队伍最长,里外绕了三个圈,大家一边吃盘子里的香肠,一边等着去煎鸡蛋饼。大家唠叨着经济,唠叨着假期,唠叨着公司八卦,一步一步往前挪。

这么多的人,让我想起国内大饭店里早上的自助餐,比眼前这个要排场,人没有摆上来的菜多。那些国内早餐,主食炒米粉炒米饭馒头包子饺子面条白米粥紫米粥,饮料有橘子汁柚子汁苹果汁草莓汁,有牛奶豆浆,有各种凉拌菜小菜,本色清爽的,精美腌制的,各种爽口小咸菜,有热炒全荤的全素的荤素搭配的,西式糕点,甜的咸的酥脆的,还有水果,切好的,整个的,盛大拥挤着赏心悦目尽其所有的陈列着,美好的一天视觉味觉就被这些琳琅满目的食物唤醒,可以吃得肚子比浇筑的水泥地都磁实。

这种场面还是太过奢华,第一次见了是惊喜且贪婪,盘子盛到冒尖,还另外端来一碗小馄饨,或者是牛肉拉面。吃几次就受不住了,看到也只当是布景,每次就简化到水果和粥还有小咸菜。想以前当皇帝也挺难的,诱惑又多,还得自控,选择多也有选择多的苦和烦。

小时候的早餐多是馒头豆浆油饼。我们小时候一人手里一个馒头,里面夹两分钱咸菜,或者两分钱果酱,高级点儿的抹芝麻酱白糖,一路跑着吃着踢着小石子上学。馒头往往吃不完,几根咸菜被砸到馒头里面,像是被人抽了鞭子,打开都是一条条的暗红的印儿。我很喜欢当年军训时候的伙食,早上的小饭桌永远有新鲜变着花样的清爽的小菜,一碗粥,雪白松软的大馒头。其他人军训以后都苗条很多,我是明显得脸圆肚子圆,心情舒畅作息规律头脑简单,加上这每日早餐,我把肥大的校服都撑得如巴黎时装般紧身掐水桶腰。

那天看电视,节目里演北京一个夫妻早餐店,那家店开了十几年,现在门口要排长队才进得去。因为那家一直很实诚,豆腐脑给的卤都是做足的料,肉是上好的精肉,汤吊得是牛骨老汤,里面的黄花香菇木耳,一样不少,满满的一大碗。老人们都去,他们一吃就是好几年,不换地方。有个大爷,诊断出了绝症,还有三天的活头,赶紧让儿子把自己背过来,好好的又吃了一顿炸油饼豆腐脑的早餐。老板娘银盘似的脸,说道这里,眼圈发红。那个店真的很小,就是胡同街道常见那种小店,屋里几张桌椅。十多年,也没再豪华铺张的重新装修改门脸,摆放石狮子卖高档鲍鱼。夫妻两个就一直经营着微利的早餐,铺里的伙计也不换地方,从嘴上无毛的小伙子,到膝下孩子围着跑的中年汉子,还在勤勤恳恳地烙烧饼。

我真的也喜欢这样的店铺,在日新月异变化无常的时光里,不紧不慢地一直存在着。建筑物景点一直留下来如故宫颐和园那些,到底还就是背景,少了些活人气儿。这个小店铺就不一样,有人有吃的,是活动的又是稳妥的。人的生活,有时简化到就是吃什么样的早饭,穿什么样的衣服,和什么人在一起。如果其中能有几样是固定的且喜欢的,一找总在哪儿,总有,总能让自己满足,那种安稳踏实的感觉,真是什么也换不来的。就像那句话,“我总会在这里。”听着就安心。

小店里的老人,穿着蓝黑满是褶子的衣服,还带着一顶平顶旧帽子,和40年前电影里的人一样,一点儿都不时尚,让人觉得他象只旧袜子一样皱巴巴的。可他端着那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咧着没牙的嘴笑,对着镜头说,“我常来,真好吃的。”满意,舒服。

我想以后要是退休了,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就去这样一个小店,慢慢地吃下当日那顿丰盛的早餐,一碗豆腐脑吃上两小时,吃一勺,歇一会儿,让豆腐脑到胃里找好了地方再吃下一口,把晨报晚报夹缝里的寻人启事整容治痘的广告都看一遍,和街坊大爷大妈说足了媳妇的不是孙子的聪明再起身。然后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也许是要去挑个花布枕头,我走着去,不象现在灌一碗烫舌头烫心肺的牛奶开车到处疯跑,我要慢悠悠仔细看街景,从街头走到巷尾。那时我将会是一个非常心满意足的老太太,让光鲜心急的年青人看了,羡慕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