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和中文课(四)
文章来源: 明亮2008-11-10 10:07:15

中文课已经渐入佳境,我作为老师真是很欣慰。因为不管任何时候,要是有人路过,从门的小窗户里面扒着看两眼,都会看到以下情形:一般是一个孩子正站在椅子上大声念歌谣,有两个孩子正在捉对儿玩铅笔盒发出阵阵愉快而爽朗的笑声,还有一个孩子被我拎着脖领子刚从地上把他揪起来,因为他前一个企图是去找自动削铅笔刀的电源插头,他缩成一团,很不情愿地在挣扎着。

就是在这样欢乐祥和的气氛下,我教会了他们一首新歌谣,小蚂蚁。全诗歌如下,

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小须须,你碰我,我碰你。告诉一个好消息,大家去抬一粒米。

我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没有啊?”几个男孩子说,“见过见过啊。我家地下室里全是,我见着他们就上去踩死他们。”我正在想是否进行蚂蚁同学也是生命的仁爱教育,后来想想,算了,这美国请人杀蚂蚁都是要花大价钱的,孩子们这么小,就已经能帮家里人干活了,实在应该表扬的。

我让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就是最左边的孩子要悄悄告诉右边的孩子一个小动物的名字,然后在班上传播一圈,最后看看最右边的小朋友说得是不是最开始小朋友的话。我跟踪了一圈。头一个小朋友趴着女孩的耳朵,说“蚂蚁”。小女孩听了,马上转头告诉另一位,“小蚂蚁。”传啊传啊,到最后,那边最后一位小朋友,高声的宣布了答案,“小螃蟹。”

我的确很欣慰,要知道,小螃蟹也是我们上次课才教给大家的,而且还落在了动物界而不是植物界,小朋友们真是聪明啊。而且,这个传话链条只变种了一次,是有个男孩子变的,我问他,“不是小蚂蚁吗,你怎么传成小螃蟹了呢?”男孩子指着他前面的小朋友,一口咬定,“他告诉我的就是小螃蟹。”

幸亏我教的小朋友们不是蚂蚁,要不,连大米在哪里都找不到的。随即,小朋友们在我的指导下画了一些大头细身子的小蚂蚁。有个小朋友意犹未尽的又画了蜗牛。他举着本子问我,“老师啊,蜗牛两个字中文怎么写啊?”还特别指定我一定要写在蜗牛图画旁边,作为签名档永久留下来。这种让我签名的时候,我一般都非常激动,激动到我只记得牛怎么写了。蜗字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时我深知用电脑拼音打字的坏处了。但我镇定地签了牛字,然后说蜗字我课间时候给你补上。小朋友怜悯地看了我一眼,又接着画蚂蚁去了。我决定以后走到哪里都要带电脑。

这次我强化了认字阶段,我一手举着卡片,一手举着一袋糖。办法和训练狗熊钻火圈一样,认对了的,发糖吃。在这个阶段,所有的小朋友们啊,都睁大了眼睛认字,非常勤奋专注,在有限的中文词汇里猜这些方块字念什么。“蚂蚁”两个字学得特别快,我一举字卡,无数震耳欲聋的“蚂蚁”声此起彼伏。最后有的小朋友手里攥了四块糖,还从裤兜里掏出一只皱巴巴的白袜子(我很佩服这家家长储存袜子的创意),小心翼翼地把糖全塞到袜子里面,宣布自己是圣诞老人了。

大家还在白纸上练习了米字怎么写,他们很喜欢这个图案,用自己的喜好把这个米字,从下往上,或者从中心到四边开花,一通写了好几十个。要不好多国旗都用米字,这个图案看起来很受欢迎的。等下课的时候,小朋友基本都会背这个歌谣了,当然我一颗糖都没有了。

另记,有个小朋友妈妈带着儿子来,挺高兴的和我说,那天儿子回家,说妈妈我知道Panda的中文是什么了。妈妈很高兴面带微笑的鼓励着儿子,儿子憋了几分钟,响亮地回答,“猫”。说对了50%啊,真是个好学的乖孩子。但这番话是当着儿子的面讲的,儿子很气愤地抗议妈妈,隐瞒了后半截他又把“熊”加上来的事实,而且对妈妈如此在众人面前暴露他的隐私很不满。妈妈道歉后,整个事件才平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