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纪行::古都西安(三)
文章来源: 明亮2008-10-21 13:52:20
 

 

有位网友留言说,"西安,如果不去西安,你就永远不会明白华夏精神的源头,也不会真实的感知,我们的民族曾有过多麽辉煌的昨天。"的确是这样的,可惜我没有更多时间,沿着古丝绸之路认真仔细地走一趟,没有时间去看黄河母亲的源头,站在祖先文明起源的地点,遥望那曾经的灿烂。

我离开西安去机场时,出租司机告诉我,那天送我去大雁塔之后,来了一个美国人坐后面,副驾驶坐着他的导游。导游感叹着中国文明的灿烂悠长,两人一唱一和的,嘲笑美国那点儿历史。他们说,到底是两百多年没法和五千年的文化积累比啊。此时,闻听后座沉稳的传来一声,"四百年,是四百年的历史。"这中文虽不字正腔圆,到底也纠正了两位的错误。司机大惊,感情这小子听得懂中国话!

这次回国,我看了几个非常好的展览,一个是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的《中国记忆》,那是配合奥运一起推出的文化活动。展览里从华夏文明开源的曙光初照起,到古典终结止,里面有从中国各省级博物馆抽调来的国宝级文物。插播一句:那几天刚好赶上黄金十一周,排队看这个展览要排2个小时!队伍拐着弯从楼上排到楼下,绵延不绝和万里长城一样,在博物馆美丽的假的翠竹林里穿梭。我听从检票的金玉良言,说晚6点以后人就少了,而展览开到晚9点。于是夜晚又杀回来,这回真不用排队了,让我欣喜万分,但那半坡村那美丽小鱼盆前面还是人头涌动,我这次学得剽悍很多,不再谦让,也跟着左右冲杀,去目睹瑰宝之风采。

大力扯回到西安。另外一个展览,就是在西安的历史博物馆。这文明历史的悠久,让我走到秦朝就双腿酸痛,后面还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呢,这还没到盛唐!我带着的语音导游器一共有近200多段解说,开始我还按顺序一个号码一个号码的仔细听,仔细看。到后来,实在坚持不住,看抢眼的过去,听个开头,就奔下一个文物了。而且,这个博物馆是免费的,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一边看,一边在小本子上描画着,满脸的稚气和专注。这些文物,看多了,真会被那些蕴含着力量青铜铭文,那些闪着温润光芒的玉器雕像,一点点给吸进去,见闻当年的古韵风采。

展览有一面墙,是西安城区地图,但是可以自动由上至下亮起来,上面标准了唐代古都是从哪里到哪里,汉城墙的圈的,又是哪里到哪里。那集市东边有东市,西边西市,买东西的典故就是源于此。当年西安就是贸易场所,商旅往来络绎不绝。看着那些灯光一点点亮起来,而后一片通明,又一点点暗淡下去,那种世事变幻沧桑之感,真是无以言说。

小的时候,我不喜欢学历史。那时觉得历史就是谁哪年又起义了,哪个皇帝又颁布新法令了,又杀了谁了,是政治,当然没有风花雪月来得感性而优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对历史越来越感兴趣,因为我发现,从个体上来讲,人都在一遍一遍重复先人前辈们不断重复做过的那些事情,比如生存的基本,比如艺术的需要,比如社会功能的协调。所不同的是,个体在大的社会背景制约影响下的行为,审美心理等等,又显现着极端的不同。而回过头去看历史,它不声不响的在时间的纵轴上跳跃的描绘了每个阶段的突变和那些自然缓慢的渐变,有条本质的线埋在那里,让我着迷。虽然我看不清,但还是特别吸引我,而且我觉得,就用句特别老的话来说,就是让历史告诉未来。我好奇过去,也好奇未来。

可惜我寡陋的文物历史知识,让我直面着很多珍宝,不能像那个印第安纳琼斯一样,讲出那些神秘的来龙去脉,失掉了很多乐趣。假如,我看得懂,那鱼盘上花样符号是谁给谁的情书,那蝌蚪般的铭文诉说的是怎样一场天昏地暗的恶战,那该是一种多么丰富奇妙的旅程啊。

还去了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在门口,看到一幕城管揪着一对儿夫妻摊贩,要没收他们东西。小贩红着脸,紧张地瞪着双眼默默地顽强抵抗着,怀里的包袱是那种卖可以飞上天的风筝,真也卖不了几个钱。他死死地抓着不放。穿制服的城管推搡着他,一定要带他去管理处,女的在一旁苦苦哀求着。到底还是带走了,因为这里是旅游地方,会扰乱秩序的。观看的人群中有人说:快点儿吧,老外看见要拍照的。有个系花头巾的妇女,拉着那个不知所措看着丈夫被带走的老婆,连忙说,"赶快把东西追回来要紧。"我不知怎么,看得很心酸,几乎要落泪。

看大雁塔时,转了一圈,听了释迦摩尼诞生的故事,看了海归唐三藏百折不挠取真经的浮雕壁画,院子里清朗俊洁,有些花草树木葳蕤芬芳。最后被引入一个香火缭绕卖玉佛的地方,先问我生辰,说我命里有财但身子弱,扛不住财。当然有破解的办法,拿出一尊佛,恳切地说买了吧,进来就是缘分啊,那价钱昂贵,我如真买了,命里那点财估计会真是从这里嘀嗒流走了。

西安修建了新的旅游区,大唐芙蓉园。模仿当年大唐盛世,吃喝娱乐,应有尽有。据说晚上灯火通明,盛世再现,美丽异常。我没有去,怕建得过于象颐和园后山仿造的苏州街,塑料花一样假。

那个司机带我到玉器厂之后,看到粉嫩透紫的晶莹芙蓉玉镯,还有翡翠玉镯,姐妹镯。他们不停夸我气质好,推荐上等玉镯给我往腕子上带。"买玉是讲缘分的,玉养人,人养玉。"她拿了玉镯子在灯光下照,乳白色的冰纹在镯子里晶莹剔透,浮云掐丝,真是好看。"这里还有杂质啊?"我提出疑问,她说,"这是矿物质,早晚会被你皮肤吸收的,对你有好处的。没杂质的那是玻璃的。"我带上玉镯子,好像自己也玉石般晶莹温润了很多,于是买了下来。

当然,后来从博物馆出来,我累得走不动,又坐到了一个拉着去玉器厂的司机车上,我告诉他,玉器厂我是不去了,已经买好了。他看了看我腕子上的玉镯,问了价钱,怜悯地看着我,"这芙蓉玉讲究的是冰清玉洁,你这个真的是,唉,怎么说呢,我带你去看什么是真正的上好芙蓉玉吧。就算帮我个忙,看见就行了,我能挣一些积分的。去吧去吧。"我脸色从此再也没有重现那玉镯子那种光彩。

我买的那个镯子,上面的标签是几千人民币,我还以为我划价到几百块钱,着实是买对了。那天看秦俑的英国夫妇,就不断的问那个问题,问为什么东西标价和最后卖的价钱可以相差那么多?让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老是在被宰?我们都告诉他,讨价还价要知道是一种买东西的乐趣呢。英国人固执的认为,那有什么乐趣,一点儿都不放心。

我回来在家里端详着讲不清到底好还是不好的这只芙蓉玉镯,在想,当年西安古城东市的货色更便宜更好呢,还是西市的更好?他们那时是不是已经开始了讨价还价?或者仍旧还是明码实价?我也没有多后悔我买了镯子,只是为一些事情有些悲哀,比如那个给我讲顺口溜的司机,和后来这个一定还要带我去看镯子的司机,我只希望他们都能对我讲真话,我不是心疼那几个钱。

我住的酒店,是比较好的,我贪图享受,又想安全一些,选的这个。里面装潢的风格,还有亲切殷勤的服务,我都喜欢。坐在餐厅里吃饭,旁边就有美女素手拨动琴弦,古乐声流水般潺潺入耳,美食美器精致无比。看门外灯火通明的街道,车灯交织出了河流。酒吧里还有美女帅哥两人组弹琴歌唱,嗓音通透力极好。面对前面的一杯鸡尾酒,我以为这已经是盛世,比大唐那个要好,那时还没有如今现代化的奢华舒适。

可另外的感觉又和我讲,这些繁荣后面的隐患,牺牲的东西,还有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被大家普遍认可又非常不实诚的价值观,让我觉得,又很原始的落后于人家仅四百年的历史。回来后,大家总是问我,对国内的感受如何,我不能真说出其一二。就好像我带着的这只镯子,我分不清真假,晶莹中隐藏着很多杂质,也许真实的玉镯子就是这样,太过完美的,都不是真的。





    


      


 

以下两张酒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