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之《音乐之声》
文章来源: 明亮2008-09-02 17:20:18

周末电视在演老电影,《音乐之声》,这曾经是也会是我一直喜欢的一个电影,不管看多少遍,我都会等着那一屋子大大小小的小人儿,出来在舞会上俏皮的表演那首再见歌,没有比这种方式说再见更活泼有趣的了。尤其是那个最小的孩子,背着小手,一阶台阶一阶台阶往楼梯上爬,然后同时稚嫩的唱着,然后转身趴在楼梯上睡着,那种天使般的感染力,真让我百看不厌。

我一直觉得,没有比这一家人更幸福的了。这么多可爱的孩子,这样恩爱的夫妻,要是没有战争,他们在豪宅庄园里每天唱歌游戏,蓝天白云,还有什么生活可以比这个更幸福的呢?

但这也就刚好又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虽然这部电影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和歌曲风靡全球在于那种快乐活泼明快的调子,可爱的孩子们,完美的爱情。我记得有次看到过一个描写真实玛丽亚的纪录片,那里面,玛丽亚是个典型的奥地利女子,身体壮实,骨架很大,脸盘也大,很早便发福发胖了。她一直是家里的主心骨,然而,由于过分看重这个家庭合唱团,当孩子们长大以后,个性独立发展却受到了很多限制。因为玛丽亚她不放手,她要保持这个完美的合唱团,永远是这样生机活泼充满魅力的一家人。而这是不可能的,她的几个孩子有些不喜欢唱歌了,有的想嫁人脱离这个团体,玛丽亚基本态度是强制他们不让他们走,有些子女为此非常郁闷。

后来他们的日子也很辛苦,开始一直颠簸流离的生活,走到哪里演到哪里,后来在一个农庄定居下来,一直勤恳耕耘,有一年的一场大火还把建好的农庄烧掉了。冯·特拉普一家人也曾因为不谙社会环境而大吃苦头。1949年,玛丽娅将一家人的经历写成了传记,立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1956年,玛丽娅由于缺钱,仅以9000美元就把他们家庭故事的全部权利轻易地卖给了一个德国电影公司,而且没有版税,后来这家公司又把版权卖给了百老汇制作人。

影片里父亲的形象也和真实形象有所出入,影片为了突出戏剧性,把开始的父亲描绘成一个冷冰冰吹哨子训练孩子们,而他们真正的父亲,据子女回忆,“他们的父亲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感情细腻、关心儿女的人,而且早在玛丽娅到来之前,就教他们学习音乐。最初她和几个兄弟姐妹无法接受电影和音乐剧,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她感受到了伴随《音乐之声》而来的无数友善和温暖的情谊,她妥协了甚至学习着弹唱《雪绒花》

大多数人并不关心真实情景到底如何,就像那些虚假的琼瑶爱情故事一样,永远还是有市场和扣动着人们心弦的。我们一边看着唏嘘着清醒地说现实生活中,这些那些都不可能,一边还都在仰头止不住的向往,那些纯粹近乎完美的理想中的“真善美”。

"阿加莎··特拉普终于理解,为什么与他们的真实生活存在巨大差异的《音乐之声》能广受欢迎,答案就在于人们并不在乎故事的真假,关键是它已是一个能唤起观众情感共鸣的积极健康的美丽故事。"

可见我们已经有多么不积极健康了。但我如果有孩子,是不会只让TA看这样的真善美,会同时告诉TA,背后的一些故事。当然,这样美丽的故事是很适合做心灵鸡汤的,尤其是生病的时候。不生病强壮一些的时候,可以勇敢的下咽一些有着真相苦味的苦瓜之类的君子菜(从阿小葛那里学到的),那些苦,“竟然是一种醇明的清芳”(也是从阿小葛那里偷到的),这样有鸡汤也有苦瓜,大家饮食平衡一些,还是更容易健康一些。可孩子们,也许还只是爱吃甜的,苦的东西,长大了才慢慢真得知道它们的好。



My favorite things

 

So long, fare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