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杰出人物(二)经济学家凯恩斯
文章来源: 明亮2007-11-26 19:16:52



记得小时候,上政治课,老师喜欢提问,他问的问题是“资本主义为什么一定要灭亡?”

在我站起来回答问题之前,十好几个同学都因此牺牲了,他们有的说,资本主义太腐朽了。还有的说,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我一面翻着手里的课本,一边寻思怎样回答。果真老师最后叫我回答,我字正腔圆的坚定地说: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老师没想到同学中真有思想觉悟这么高的,赞许的目光上下打量了我几回。

我当时挺引以为荣的,直到我后来远渡重洋到了资本主义阵营的老窝,才觉察出有些不对头。

说了这段,其实是和这个叫做凯恩斯的纨绔子弟有关。要不是他当初狂妄的提出,让政府赤字也要拼命花钱刺激经济,现在资本主义肯定灭亡了。

凯恩斯也不能全算作纨绔子弟,反正他肯定不属于工人阶级阵营的。他在剑桥晃荡会挣钱,从英国贵族学校毕业,名画的收藏家,还和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芙一个圈子里面的混,担任着一个保险公司的主席,后来还当了英国银行的主任,娶了一个跳芭蕾舞的,他高高的个子,魅力十足,更别说他把一门很暗淡无光的学科变革成了社会进步。

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都是特别悲观的说不的一群人,他们口头语是,“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的。”“我们不能干预。”“那肯定不行的”。到了凯恩斯,他就显得鹤立鸡群的特别乐观,他放出的豪言壮语是,“经济不是问题,如果我们放眼未来,绝对不是人类永久的问题。”

凯恩斯生于1883年,英国剑桥,那年刚好马克思辞世。他父亲是剑桥的经济学家,母亲是市长。他小时候是个聪明的孩子,可他的理想是运营铁路。他分配工作去了印度办公室,那个工作可无聊了。他拍拍屁股就不干了。后来又辗转了一些,最后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有幸被英国选去做金融方面的工作,才闪亮起来。他用他对艺术的鉴赏力,帮着低价买了些莫奈和其他人的画,结果把法国的帐户给弄平衡了。

他最出名的是因为他参加了战后巴黎的和平会议。他会上憋了半天什么也没说,会下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了本书,《和平的经济后果》。他在书里把开会的那些人损了一顿,把人家比作是唐吉珂得。书写完以后,他就出名了。不过他真正的贡献还是后来的事情,二战结束后为了避免以前的错误,美英意识到战后战败过重建其实更重要。凯恩斯的贡献是他写了本书,《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他的观点很简单。当经济缓慢时候,要使大家都有工作,政府就要有赤字。因为私人不投资,市场饱和,然后就没有消费,就更不会有人投资,失业的也就更多。只能是政府花钱来刺激。

即使从现在看,他的观点也很有争议。更别说当时,大家都想平衡收支的。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凯恩斯和罗斯福谈过一次。两人没谈拢。罗斯福觉得凯恩斯是个怪怪的数学家。而凯恩斯觉得这个罗斯福没他想象的开放和民主。罗斯福后来试了各种办法,最后都不行。经济瘫痪着死活不动。罗斯福最后没办法了,还是想起了这个奇怪的凯恩斯,别说,用了他的理论和方法,失业率从17%下降到1%。

从这以后,美国政府就开始干预经济,现在由美联储来执行这个功能。经济过热或者过冷都要干预调节,这就是大家每次竖着耳朵听利率的事情。不过这个工作还是很难的一件事。

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谈到了他的投资哲学,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选美理论”共有100幅候选美女照片,由公众从中选出4人。然而,人们并不投票给他认为是最美的人,而是选择他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最美的人。

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
一次,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凯恩斯如果现在活着,对美国和世界经济有何高论就不得而知了。

但资本主义到底会不会灭亡呢?我们拭目以待吧。不过凯恩斯的名言是,“经济谈所谓的长期效应简直是对当前形势的误导,因为长期看来,我们都会死的。”





凯恩斯,中间,在Bretton woods 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