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唱唱肉包子
文章来源: 明亮2007-07-10 17:35:59

今天先不唱后庭花了,原因是我最喜欢吃的肉包子出事了。(明儿我在接着写游记)。

一大早,会做饭的美女妈妈跑过来,她叽里咕噜说了一些包子,包子馅的事情,还说就在文学城上。我还以为她在推荐我一种特别美味的包子馅,很兴奋,连忙跑去察看,一看不要紧,实在是怒火中烧,我最爱吃的北京街边的喧乎乎白胖胖的肉包子,馅里面却掺了纸箱子。太过分了。

我与肉包子,就如当代儿童对麦当劳大叔,这深厚的感情早融在血液里了。北京在怎样拆了四合院盖高楼,再怎样车水马龙空气污染,再怎样春天沙尘,我都可以睁眼闭眼忍过去了。很多很多事情,遥远叹息的看着,改变不了什么也就不说什么了。可最后,连我梦萦环绕的包子,都不能吃了,真让我觉得故乡难回,到底是怎么了?

小时候,吃了太多没馅的馒头,尽管花样繁多的可以涂果酱,夹咸菜,可毕竟没有肉包子鲜香可口。肉味浸到喧乎的白面里面,咬一口唇齿留香。又简单又快捷,包子给我童年少年时代,带来多少美好时光啊。

有年回杭州旅游,不想随身携带大把大把的现金,搞得如同黑社会跟班的一样。当时很多地方也不收信用卡,有少数收的也是国内的牡丹长城卡。皮皮猪父亲说有邮政储蓄,可以异地提取。就是说,在北京邮局存钱,在杭州任何一个地方的邮局,都可以把钱取出来。当时很高兴,说到底祖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那时参加的是个旅游团,几天买了很多不该买的各种商品之后,没现金了。回头和导游说,要去邮局去取。导游照顾我们,在去景点路上,把我们卸到了一个邮局。这个去邮局取钱的事情,整整做了三天。因为每次都有问题,都是线路不通。每次我们灰头土脸的回来,车上乘客一边热情的关心,一边暗地里窃笑。估计打那以后,就有人说美国回来的人很穷,多半就是从那辆面包车上的人传开的。

有些跑题了,长话短说,最后我们干脆不和旅游团玩了,请了半天假,专门打车去市里的大邮局,最大的那个,去取钱。因为不用想着赶快回车耽误大家时间,线路要忙也可以等,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不拿出钱来不回去。也没法回去了,真没有钱了。最后记得取出钱了,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了街边的大的白的肉包子。当时吃的满嘴流油,烫啊,跳着脚,拿餐巾纸一边擦一边吃,如果当时照张相片,标题可以就叫《幸福》,没准也能评上个十佳摄影奖。

我罗嗦这么半天,就想说包子和幸福的关系。有些人的幸福生活,比如我,就和这些包子啦,馄饨啦,关系特别密切。那个短片最后一段是解说员告诉大家,怎样辨别真伪包子。我想起我回国头一天,家里人教我认假钞的情节。从什么时候起,老百姓要学会十八般腾挪武艺,会认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产品,包括这样无辜这样白胖纯洁的包子?

短片里面的农民兄弟,谋生也真很不容易。背井离乡,那位兄弟讲了,我们那里出来的,有做的好的,能挣几千呢。大家都这样做,自己不做不就亏了?

这和做酱菜的从不吃酱菜,做粉丝的从不吃粉丝,酿醋的从不喝自己酿的醋还有区别,那些有的是觉得自己做出来的工序啊,流程啊,还是有不精细不严格的地方,至少他们还吃别家生产的酱菜,粉丝,醋。唉,也没准现在也都不吃了,难道以后还真要退回洪荒时代,自己种地养猪外带做酱油?

不说了,我还是怀念以前的好包子。去年回国,我一早醒来倒时差,就去早点的小吃摊买了包子吃。还有照片为证。难道,我已经吃了有纸箱子的苏打水泡过的包子?

我一点儿没吃出来。我想好了,为了以后,让和我一样口感特不敏感,而且见了包子就特幸福的人能有包子吃,能放心的随时随地吃上便宜可口的肉包子,要苦练蒸包子技术,采众家姐妹们的独门功夫,以后包子就叫放心包子。嗯,这个名字也许也不好,结果让人家觉得我的包子里面放了“心”。再说,回国干这件包子事业,还得有一系列配套设施,比如葱,姜,料酒,白面。。。。这样说来,还得弄个直升机,估计包子成本会更高。写到这里,我明白小贩为啥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了。

你们有人买¥5.00 的放心包子吗?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0707/news-gb2312-428485.html,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