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智慧(ZT)
文章来源: 明亮2007-01-06 18:25:57




也许是年龄渐长,我所见的美人迟暮的伤秋感叹逐渐赢满起来。那些一度并且仍然风华绝代的女人恐慌起
 来,比非典更具卷慑性。社交场里年轻而肆无忌惮,毫无往事阴影的新鲜面孔,如同新启汽水,冒着强劲的泡,而这些30多岁的女人,早已泡沫吐尽。她们的恐慌 体现为:绝望的购物和美容;恨嫁狂慕男狂的心理;对金钱的史无前例的热爱;审慎地恋爱仓促地结婚;聚会时无休止的青春感叹和对年轻女子的切齿痛惧。。。等 等。 一个女友跟我说起最近约会的苦楚,30多岁男人喜欢20多岁的女人,40多岁的喜欢20多岁的女人,50607080的男人依然喜欢20多岁的女 人。看来2字头是一个固结着永恒娇艳的年龄,可惜人的青春无法在此定格。正如苏格拉底,号称雅典最聪明的人,却一直说自己是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在神手 里。对于女人,情况大抵是真正的青春在上帝手里,如果谁也无法拥有永恒的青春,剩下的时间我们做些什么?


我经常看见一些文学青少年们抒发青春 残酷的文字,我老是想,难道中年不残酷吗?答案是更残酷,难道老年不残酷吗?答案是不得了的残酷。波德莱尔在《巴黎的忧郁》中曾描写了一位老年妇女的绝 望,老年人丑若蟾蜍,老年气味正如黑屋子里的惊声尖叫驱使人四散而逃。既然生活每个阶段都各自个残酷,芳华渐逝的女人们又何必对着镜子里逐渐凋零的老脸不 断无谓感叹?如果能够以美容整容尽可能挽回老去的速度,就大力施展去,但是如果整得一张油光水滑,鬓角绷紧的脸孔仍然盖不住一把年纪的沧桑,这样的脸倒丝 丝放出诡异和矫作。


我一直觉得女人在维持了必要的体面之外,无须对自己的容颜太过苛刻。孔子感叹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此话诚然,我也没见哪个女 人爱智慧如爱容貌、金钱、男人一般。其实那容貌、金钱、男人都是在时间面前经不起挑剔的东西,倒是智慧是属于你的,可以日新月异,而使生活不致日趋乏味的 必要品质。有智慧的女人可以在青春逝去之后,仍然享有安然心境,仍然为人尊敬,甚至仍然为人追求,或许生活对与每个人各有各的快感,但有智慧的女人老起 来,不难堪也不难看。


我知道这样的主张对大多数女性同胞是隔膜的,我们的环境充斥着干的好不如嫁的好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幸福的女人是被给予的女人这样的话语,智慧对于她们大概就是如何搞定职场,如何搞定男人这种卡耐基式的技术。在中国,女人最能接近智慧的领域无非是文学 艺术,而且还多半来自吟风弄月的艺妓传统的沿袭,有成就的女思想家、女科学家、女艺术家可谓凤毛麟角,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几近于零。在西方有苏珊桑塔 格、波伏娃、薇依、汉娜阿伦特、霍尼这样的女性,而且她们的深刻毫不减损她们对于男性的魅力,每一个人都有一部丰富的情史。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如此排斥女 性的思想,并且使其尖锐地与幸福对立,这是多么衰弱和自卑的征兆啊。

 
所以,我觉得,所有青春已逝的女人,应该向先贤苏格拉底学习。苏格拉底说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追求智慧这个难以企及的目标是人所能做的最好的事。苏格拉底用诘问的方式证实了人类存在定义的无知不一致的无知,了解 这些无知使得我们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其实女人们也可以用苏格拉底的方式来诘问自己:什么是幸福?什么能够带来幸福?什么样的幸福是可以持久的?什么样的幸 福不那么容易因为外在的改变而失去?为什么此时的幸福彼时竟为痛苦?

也许自我诘问之后,你会发现那些被灌输的女人天规竟是狗屎和锁链,视野里营营塞满速朽皮囊和浮生欢娱。难道同为人类,女人只好或只能进入窄门?既然韶光如此任意把人抛,至少还可以通过爱智慧来挽回点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