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恒久的耐受(ZT)
文章来源: 明亮2006-12-13 20:07:32

我没有失去家乡的体验,但是有失去母校的感受。我的母校杭州大学在上世纪末的“大学大”狂潮中,被浙江大学吞并。虽然毕业多年,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呢,就是荒凉。我想三峡库区的人们,他们面对自己淹没和即将淹没在江水中的家乡,荒凉纷乱之心只有加百倍吧。贾樟柯因为捕捉到了三峡库区人,面临“家乡不再”这个无法复制的背景,长长的镜头在荒芜废墟里,扎下了根。

 

 
贾樟柯的金狮大奖可谓是个意外,他本来是为三峡画家刘小东拍纪录片的,镜头里,倒塌和覆灭充斥的画面中,生命仍然如此昂扬和平静。他觉得不叙述可惜了,于是纪实和故事水乳交融起来。他的山西乡亲,真的是乡亲——赵涛是他每部电影的女主角,三明是他每部电影里的民工,也是他的表弟。他们这次离开了故乡,来到奉节,展开寻找:一个寻找自己买来又被解救了的老婆,一个寻找背弃了自己的老公,他们本色从容地协助贾樟柯擒来威尼斯的狮子王。

 

 贾樟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们在奉节街道上看到一个男人在炒菜,而他身后就是万丈深渊,那种雄立于生活边界的样子,使我看到这里的水土和人特有的生命气质。我们还看到小孩们在肮脏而陡峭的路上轻松地穿来穿去。在拆迁工地上,人们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他们没有贵贱之分,都是一样的装束,挡不住的是那份肌肉和血管里涌动的青春活力。这次跟以前的作品不一样,这次的创作过程很偶然、很灵动,是把散乱的纪录片段与故事的想象重新组织在一起。

 

 因为纪录片为母片之一的缘故,电影的背景音是如此嘈杂,催人烦躁,就像现实令人烦躁一样。电影镜头如同长长的胃镜,伸到人体器官之内,生活之胃中隐秘的细胞和病灶暴露无遗,残酷真实,没有任何装饰的余地。其实人性最真实最本色最打动人的东西,就是动荡甚至浩劫中的平静和耐受。有些人有些事我们没有机会接触,也没有机会见证,电影增加了我们的见识,见识不仅仅是繁华和财富。比如三峡好人们的生活,你以为他们一无所有,流离失所,亲人背弃,应该悲伤地哭泣,其实他们很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并且很快找到生命的支撑。包括从山西来的新库区人,他们仍然会笑和产生希望,并坚定地向目标行进。他们的耐受力远远没见底。

 

 三明找到了他买来的,被公安解救16年未见的老婆,并且重归于好,一份最最基本的百姓日子即将完整。赵涛找到了在三峡当拆迁老大,身心已经不属于她的老公,她决定放弃了,真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把失魂落魄控制在最不失态和最短时间里,然后转身走开,体面地撒手了。这一切发生在轰隆隆的拆卸敲砸声中。底层是什么,就是草一样的生命力。看看三明的工友们背着铺盖卷跟着他回山西下煤窑的背影,无法简单地用勇敢来形容他们谋生的脚步,这个群体在生活面前,真是义无反顾,顽强耐受。

 

贾樟柯说,“我觉得,中国的变化已经结束了。最大的变化已经结束,剩下的是每个人要面对现实,做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有时候惊天动地,有时候卑微渺小,人群无关贵贱,都有自己的一份回答,和最充分的活下去的理由,生活就是恒久的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