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使
文章来源: 明亮2006-12-11 18:17:44



我觉的,文化部应该给我颁发勋章了。我这几年,在敌后辛苦工作的同时,一直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突破口是从民以食为天的吃入手。比如,我经常率领我们的团队,去附近的中餐馆吃饭,除了点那些左公鸡,芥蓝牛之类的美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食品,我还和我们的中国同事,点一些吓人的五更肠旺,苦瓜肉丝之类,他们一面皱着眉头,一面好奇的尝试。除了
J比较顽固不化的每次只吃鸡炒饭,其他的都或多或少,被我们同化了一些。

 

感化效果最显著的是这个圆脑袋的大卫。他兴情开朗,别看肚子有些也象他的圆脑袋一样,开始鼓起来,可他参加过马拉松赛跑。不光围着自己院子跑,还参加过铁人三项。他同时还是Steeler的铁杆,自家的地下室里,就跟是Steeler的荣誉室一样,挂满了锦旗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品。有次参加Steeler办的相当于周末夏令营那种,他觉得那几天是在天堂,没有老婆孩子,和他在一起的都是steelerfan

 

喜欢体育的人,一般都很开放。他跟大家学了几句中文,比如,他一见我就说,“明亮,你疯了。”然后哈哈大笑。他最近迷上了宫保鸡丁。

 

今天一早,就过来汇报他周末,去Annapolis的一个中餐馆,吃的宫保鸡丁。喜形于色的说,好吃极了。而且只有鸡丁和花生米。和我带他去的那个正宗中餐馆吃的不相上下。而且,味道还更好。接下来,他蹬着溜圆的眼睛,问了我一个问题:

 

“明亮,为什么每个中餐馆的宫保鸡丁,都做的不一样呢?有的里面有胡箩卜,有的里面有洋葱,有的就只有花生米,没有别的蔬菜。”

 

“正宗的应该只有花生米。其他的都是厨师自由发挥,为了吸引你们美国人吃饭添加的。”我很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我打过不少餐馆,的确每家的宫保鸡丁都不一样。我们那里还放芥兰杆削成的小丁,那个多放一些,鸡丁就可以少放一些,省成本啊。

 

他晃着脑袋,还是很迷糊,“你去吃意大利餐,如果你要肉丸子和面条,不管你去哪里,都是一样的肉丸子和面条,肉丸子里肯定不会有胡萝卜,怎么你们的宫保鸡就差别这么大呢?”

 

我还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说咱们中国人想象力丰富?还是说咱们不爱被教条所管束?我只好一再强调,“我们改良宫保鸡,真是为了你们的口味,要不没人吃,餐馆关门,就不好了啊。那个不同地区,这个大家喜欢的蔬菜都不一样,于是,有的就有胡萝卜,有的就用芥兰丁了。你下次去,专门要正宗的,就行了。”

 

他还是半信半疑的摇了脑袋,说,“下次还是跟着你们中国人去好了。给我们看的菜单都不一样。”

 

我暗笑,关于这个两份菜单的事,老早就有美国人向我抱怨,为什么有这个不平等待遇。他们说,去其他餐馆,绝对没有两份菜单的事。大家都一视同仁的。我还真不能说,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看的菜单上,有什么蛇羹,青蛙肉,鸡爪子,肠旺等等,你们本来就觉的我们什么都吃,看了菜单还不吓死。

 

西方人就相对守规则和死板多了,所以到处都是他们的连锁,大家按规则做,都是一个味道。难怪他们很诧异我们一个宫保鸡,能有那么多不同的花样。

 

我告诉他,“你别自细想那么多了,只要里面有鸡丁,和花生,就算宫保鸡。没有给你把鸡丁换成猪肉丁就不错了。”

 

他回去,认真的给我写了个中文email,主要显示他刚从网上学会的,可以把英文翻译成中文。

 

“我為 Po 國王作好準備小雞。我只是想要小雞和花生。他們有功在 las vegas 中的 po?”

 

我笑弯了,知道他问我的是,Las Vegas的宫保鸡是不是只有鸡和花生的。我只好回了他,

 

“你要这么说中文,早晚得送你进疯人院。”

 

人家美国人就是好学,不气馁,又送我个email

 

“你不好。請不再是吝嗇的。” 他的意思是,“你不要对我太mean了。”

 

我只好给他个英文的做宫保鸡的方子,“自己做吧,肯定正宗。”

 

人家的回信:“感谢明亮。我将做这只鸡。”

 

我没敢在说话,看来传播中国文化这件事,任重而道远啊。

 

 

PS:想起郭得刚有个小段子:

郭德纲在饭馆翻着菜单问服务员小姐:“有鸡吗?”

服务员小姐立刻神秘的探头轻声说:“嘘……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