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亮和银狐狸

游走江湖,记录我思我想
博文

孔德谈到科学知识必须是有用的,大概指科学的实用性。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纯粹的探索世界的科学人员不太会关注科学的实用性。那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但是,技术在科学探索里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同时伴随人类的成长。在希腊的国家考古博物馆和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文明史博物馆都陈列有古代的玻璃器件。精美程度不亚于天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年轻时,我在科学认知论上受到波普尔的莫大影响。我对人性的理解来自叔本华,对自由在社会和道德层面上的理解来自卢梭。从小生活在培根实证论的潜移默化之中,波普尔从现代科学中提炼出来的证伪论对我起到再启蒙的作用。波普尔本质上仍是一个实证论者。他只是对科学理论有了更高的要求。科学不只是一些离散的有关现象和规律的集合,它必须是一个思想理论的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科学首先通过观察,再由归纳和总结,演绎和数学推理,以及还原或者其它非演绎和归纳的思维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人类的认知。科学在这些方法的不断交织和循环使用中往前发展。可以先是一个和一些有关现象的陈述,再到一个和一些规律的陈述,再到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为确保科学认知的发展,每一步都走得足够扎实。科学的陈述或者说命题的真实性必须由经验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662年,英国人玻意耳就密闭容器中气体的研究得到一个定律,在恒温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反比于气体的体积V。1802年,法国人查理观测到气体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压强p正比于温度T。同一年,法国人盖-吕萨克得到气体压强不变时,体积V随着温度T线性增加。到了1812年,意大利人阿伏加罗德提出一个气体原理,在温度和压强都恒定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正比于气体的量n。而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科学又是经验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的增加可以依靠归纳法,从各个个体的观察中找到共性,从各个现象里发现规律。但是简单的,不加分析的归纳所产生的知识和结果往往是无意义的和局限的。这样的归纳也很危险。当我们观察到的所有星星都是从东向西运转,断定如果有新的星星,它也是如此运转。这样的结果正确,但是没有太大的意义。例如,在一个黑盒子里装有十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们可以就太阳系的发现历史为例对人类认识过程进行梳理。演绎法依然是重要的手段。如果仅限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推理,从大前提和小前提到结论,不会产生新的结果,培根说的不假。结论已经包含在大前提里。但是演绎法不只是逻辑,它还包括数学的整个体系。按康德的说法,逻辑和数学是在人类认识理性层面上先验的认知。它们独立于也高于人类的经验认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任何科学理论都免不了受到置疑和批评。这也是科学进步的推动力。贝克莱批评牛顿在运用和处理无穷小变量时过于随意,甚至有些任性。微积分到十九世纪由柯西等人建立的分析数学后得到规范化。莱布尼兹,微积分的共同发明人,也是牛顿攻击的对手,认为引力的超距作用违背人的理解,缺少一个合理的解释。物体质量是引力之源。牛顿自己意识到引力质量等同于物体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哥白尼的发现只是一个开端,引导出一个颠覆人类认知的时代。十七世纪的科学发展完全可以和二十世纪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两个时代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承前启后的关系。十七世纪有牛顿和惠更斯关于光的粒子论和波动论的争论。二十世纪有了关于光和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诠释。十七世纪发现了万有引力,而二十世纪是对引力的再认识。二十世纪的量子物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根据已有的天文知识,亚里士多德采用柏拉图另一个学生欧多克索斯的地心说,构建了一个宇宙体系。一个有规律运动的宇宙一定有一个静止不动的中心。那就是地球。这符合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稍后阿利斯塔克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日心说,但是一直被人们忽视。地心说在以后的几百年中通过观察不断地被修正,最后在公元二世纪由托勒密系统化完成。在托勒密的理论里,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科学理解的方法论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自然哲学里承认知识来自于感知和经验,但他并不强调实践,而是侧重于逻辑演绎对于建立科学知识的功能。培根却认为逻辑演绎不能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知识必须依靠归纳法。而归纳法无法穷尽所有的事物和个例,这样使得新的知识不可靠。卡尔纳普调和了两者。他认为新的知识来源于归纳法,而知识又要经过逻辑演绎的验证和清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