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亮和银狐狸

游走江湖,记录我思我想
博文

《编织梦幻的人·达利篇之四》四十年代达利想要独立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之外(其实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是达利一生无法摆脱的幽灵)。1945年原子弹爆炸让达利倍感震撼。他好奇原子核的神奇和隐藏其中的巨大恐怖力量。达利从海森堡的物理哲学里了解世界本源,再将其体现在他的绘画上:无尽的动感和碎片粒子组合的人与物。哈尔斯曼的这个著名的摄影《原子达利》正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编织梦幻的人·达利篇之三》以前提过,早期超现实主义绘画提倡自动意识,通过各种技法将意识催发出来。三十年代达利提出妄想临界状态画法。意思是让作者激发到一个迷幻状态时对其感知和意识所作的非理性描述。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一幅图画体现出双重或多重影像。1933年达利给了这种画法一个具体名称。他的技法要在以后的几年里成熟起来,进而成为制造梦幻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编织梦幻的人·达利篇之二》1929年夏天,朋友布努埃尔,画家马格里特和妻子乔吉特,诗人艾吕雅和妻子加拉,还有画商戈曼来到达利的家乡度假。虽然达利早先已经从朋友和艾吕雅那儿知道加拉,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加拉,就被她迷住了(所以千万不要随便夸老婆)。加拉起先并不留意小她十岁,轻浮而又男孩气的达利,但很快和他好上了。从此加拉成了达利的情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编织梦幻的人·达利篇之一》毫无疑问,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i)是最为人知晓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事实上他已经超越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本身。达利一生留下无数的绘画,雕塑,摄影作品,也留下诸多的误解。诚然,达利具有两面性,一个既是天才又是疯子的人。有强烈的表现欲,渴望世人的注意,而内心又极度敏感。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个人经历才能认知他的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编织梦幻的人·马格里特篇之二》 1930年马格里特创作《告知圣母》。这是个传统题目,说的是天使降临告诉圣母玛丽亚怀孕的故事。这里却没有天使和圣母。只是马格里特常用素材,带铃的金属挂帘,剪纸,和两个巨大的楼梯雕花立柱庄严地排列在石树中间。以此讽刺性地表明他的宗教态度。即使同为无神论者,马格里特还是因宗教问题和布列顿产生分岐。又一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编织梦幻的人·马格里特篇之一》 作为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勒内·马格里特(ReneMagritte)似乎显得太平常了一些。他就像一个隔壁邻家的大叔。总是身穿整齐西服,头戴圆顶礼帽,按钟点上下班。时常碰面闲聊,他会讲些小故事。然后抖个包袱,告诉你说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在你还在琢磨玩味时,他却转身走了。下次见面,他又会讲一个新的故事。 马格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编织梦幻的人·恩斯特篇之二》像心理学运用催眠术一样,超现实主义也在寻求让意识自动流露显现的方式。为此恩斯特发明一种刮擦技法,类似于中国人的碑刻拓片。在创作这幅《森林和鸽子》时,恩斯特将木条和鱼骨垫在画布下面,然后在画布上刷抹颜料。画面会呈现画布衬底的形状。这幅画作由此而来。德国黑森林一直是恩斯特儿时乃至整个欧洲历史恐惧的象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编织梦幻的人·恩斯特篇之一》作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先驱之一,德国的马克斯·恩斯特(MaxErnst)有着不同常人的秉性天赋。但他在绘画上起步较晚。1909年恩斯特进波恩大学修人文历史和心理学。一次去精神病院考察,有感于精神失常病人的艺术创造而开始学习绘画,决定作一个画家。梵高和高更的后印象派风格对他的绘画也颇有影响。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恩斯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编织梦幻的人·基里科篇之二》我没有认真地考察过,只是从基里科作品的编年史上感觉到基里科有意识地运用多点透视(或者叫散点透视)技法绘画大概始于1913年。他的《神秘忧郁的街》很具有代表性。画面左边长廊的透视聚焦点和右边拱门建筑的不重合。所以整部画是两个分离的空间。而且两个聚焦点分错交叉,还有那个木制车箱的存在,画面中间的空间受到挤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编织梦幻的人·基里科篇之一》 我想起来要写这个系列完成是因为基里科。大学一年级春季时的一次出游,十八岁的我第一次见到基里科的绘画便懂了他,感受到他的感受。 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deChirico)于1888年出生在希腊的沃洛斯。同年出生的还有美国诗人艾略特。基里科被认为是意大利画家。他的父母都是意大利人。而他的少年时光是在希腊度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