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灵感与思考比翼齐飞。享受超FUN。
博文
时光荏苒,转眼2022已翻篇而过。去年的投房的成绩,总体尚且不错,netincome稳中有升,比2021年增幅19%。虽然只在春天买了两套大白玉4BRTH,但是租售比还是达标在0.8%左右,算是赶上了末班车。这是远低于之前每年的平均购买量。 队长的brokerbusiness算是创了过去7年的历史记录,700万的交易额搭了上半年房市乘风破浪的红利顺风车。毕竟我们不做广告,不扫街,不拉人头做生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2-12-02 19:00:55)
1)入门资格筛选,比如先砍掉80%; 2)时间考验,比如能坚持10年以上的,又砍掉其中50%; 3)运营考验,比如经历各种头疼抓狂烂人烂事还能坚挺过来的,又砍掉其中50%; 4)危机考验,重新洗牌,被洗出去甩出去的,又砍掉50%。 剩下的,但凡能做到投房地主精英级别的,恐怕最多也就5%了吧。 当然达到巨富级肯定是少于0.1%。 炒股:宽进严出。 投房:严进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投房的优势多于四重魔力: 1)被动收入; 2)抗通胀; 3)优税; 4)杠杆; 5)融资; 6)深加工基地; 7)实现多级财务目标; 8)财富自由至巨富 1-4,不用解释了。#5融资功能,房客付租中cover贷款本金+市价增值部分按cashoutRefi.挖出来作为新的downpay,空麻袋背米,空手套白狼,继续鸡生蛋,蛋生鸡,生生不息。 #6深加工基地,投房各级产业链服务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江湖有言:方向远胜于努力! 投房中开源与节流,我按八二分成计算。开源是方向,节流只是努力的一小部分,不可本末倒置! 无论你如何节约开支,油榨房客/contractor廉价劳动力,这些都算节流的部分,max也就带来二成收益。 但是跑马圈房扩大规模+深加工巧干,如果双管齐下,那么你的收获是八成。 哪个是芝麻,哪个是西瓜,一目了然! 巴菲特说:如果你有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投坛传统的年终总结感言将至,先热身彩排,简单划分一下,各位看看是否靠谱? 微小地主:投房净资产<1M; 小地主:1M-10M; 中地主:10M-50M; 大地主:50M-100M; 超级大地主>100M 我按总净值估算,剔除了投房的数量/种类/房价等差异。这中间应该也算上投房的附加businessvalue算入总净值。 比如你有一个PM团队/装修队/broker等,如果这个团队一年的服务费cashflow是20[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3-26 16:11:11)
以往忙季总是在阳春三月,今年居然直接从1月开始。忙里偷闲,报个流水账。 房客1:单身男,500强公司职员,月薪1万左右,年初原本打算带他看一套2手房,无奈listingagent不讲武德,在pre-listing的时候直接收了一个十分强悍的offer,上市第一天,所有预约的秀房都直接取消,房子直接pending。房客心理很受伤,直接去看了一套spechome,不料一见钟情,直接订了,55万,原价56.5[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有感于楼下地主2900招租空置一个月的热贴,谈几条大白玉的观点: 我个人不主张进场“大白玉”出租房。 如何简单界定大白玉? 1)房价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同城均价; 2)租金高于同类平均房租20%以上。 以我们村为例,如果平均房价按45万计算,我认为买40万以上的就是大白玉定位了。 如果3-4房精装平均租金2500左右,奔月租3000的就是大白玉。 做大白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2-08 19:40:02)
客户A:看中我们隔壁小城的一套房,那里不过3万多人口,平均房价38万左右。一个2005年的房子,3300多尺,lowballlisting492K,A第一个OFFER535K,1天后listingagentcallH&Boffer,A加价到550K。结果没抢到。当时,那个小城3000多尺的房子只有这一套是二手房,真正是1000亩地里一根独苗。其他都是新房,3000多尺都是要达到650K左右。结果鲨鱼都扎堆抢S猪了。 客户B:500强公司经理,看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晨聊】关于“现金流”的问题是投坛经久不衰的经典话题。我简单总结三个前提: 1)控制修房大开支(正常使用下的损耗)。当然,老房本身就体弱多病,不经折腾,修理问题更多些。 2)尽量不要卷入“修人”的漩涡,因为任何“修人”的内容都是修房的反复+高频,无底洞。修人=生活观念+方式+习惯等方面的调整与改变。因为人为制造的问题可以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4年前,帅锅A来租我们的房子,背调看他的申请表,猛然发现他的当前住址竟然是我们隔壁城市一套大米房,当时查到2010年成交价是2米多。这是我们招租以来第一次遇到如此大富豪,感觉可能大有猫腻,难道是一个破产大佬? 于是,我派队长和A电话聊了聊,原来故事是这样的,他在2008年把手上的几栋公寓楼成功卖掉,套现了一大笔,幸运躲过了房市崩盘,然后自己去了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