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境心影录

一个乡下读书人,恋乡土,爱读书……
博文

作者:史遇春甄士隐的出家,和开首的那些个“炼石补天”、“疯道人”、“癫和尚”多少有些联系。这是作者本身固有观念的流露。因为在作者而言,红尘之事,多少是受天命支配的。这个观念,不需要批判,不需要褒扬,以公正之心待之即可。我向来主张,对于彼时彼地发生的一切,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假如换了我等在那时作此书,是否能够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四)大顺王朝有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为了这些工程,他们也有强行拆迁。看来,中国的强拆也是有历史可循的,如果这个也可以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有些意思的。大顺皇朝将成都城内的街道做得有十几丈宽,路面平坦如镜、笔直如箭,可以同时容纳五十个骑兵并排行走。道路两旁的房屋有阻碍道路的,立即就拆毁。据说,当时拆毁的民居不下百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三)成都沦陷之后,悲剧与闹剧同步上演。张献忠自立为大顺皇帝,接下来就是封官赐爵:除了和张献忠一起揭竿的泥腿子飞升之外;还有一生员(秀才之类吧)胡默作了吏部尚书;曾经的大明副榜生员(相当于预科吧)王国宁作了户部尚书;那个提印携妾投降的成都知县吴继善作了礼部尚书——看来投降不但保了命,还居官不小;进士龚完敬作了兵部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作者:史遇春(二)攻占重庆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流寇张献忠们又开始攻打四川成都。当时,成都城内还有三万人的朝廷部队。按说,这三万人的部队,还是有些抵抗能力的。但是,天下大乱的时候,蜀王还在想着他的权力,还在想着如何搞阴谋诡计。蜀王的行为,引起了四川巡按刘之渤的不满,他以跳河自尽的方式进行抗争,未遂,刘于是闭门不出。这一事件,使得当时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一)大明崇祯甲申(公元1644年)年,是朱由检在位的第十七个年头,距今整整370年(本文写于2014年3月)。那一年的农历三月十九日,朱由检吊死在煤山,时年仅仅33岁。建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的大明王朝在267年的岁月沧桑之后,轰然倒塌,呜呼哀哉!由于交通及各个方面的限制,加之社会动荡,强盗丛生,三个月后,也就是当年的六月份,四川才得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九《姜晟·金光悌·祖之望·韩崶[fēng]》里面,韩崶传中有一起上访案件,今天来说说,让大家见识一下满清时期的单案处理情况。这个案件是在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被平反的,此时,美国建国还不到50年(48年,美1776年建国),距今正好190年整。前文既然谈到了“平反”,那么,这个案件原来一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李贽《焚书》,有《读若无母寄书》,细读此篇,可以读到拍案叫绝、手舞足蹈的状态。一位在家的妇人一个守寡的老母一封简单的书信一些平常的言语却能将佛法大意讲得动人心弦却能将佛法大意讲得让人心悦诚服……下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6-13 18:05:47)

作者:史遇春新房子盖好已经两年了,老房子的记忆还会时时在胸中盘旋。虽然,老房子在三年前的连阴雨中倒塌地七零八落,但是,那里毕竟是j我长时间生长的地方,那里承载了生命里很多的重量,那里也烙下了太多过往思绪的痕迹。当日的老房子虽旧,但也有它的好:冬暖夏凉。当然,和所有事务的两面性一样,老房子也有它的不好,那就是:老鼠太多。回家,不知是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6-12 18:39:08)

作者:史遇春岁月如流水一般,匆匆从眼前飘过、从指缝滑落,澄澈、明净,没有印迹,不留渍痕。读书的日子,算来已经结束近十年了,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十年啊,想想也是生命历程中长长的一段时光了。可是,每在记忆里、在梦乡中、在闲谈间……与往事、旧情、昔境邂逅,总是觉得,一切仍萦绕脑际、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前此以往,从今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这个电影,开始看起来,没有一点意思。之所以在一点没有意思的情况下还继续看它,只是想看看钟馗到底是怎样的钟馗?魔是不是鬼?究竟是伏魔还是捉鬼?先不说情节以及电影所引发的种种思绪。就电影本身而言,我觉得,其中最大的败笔就是钟馗变形后的样子、雪妖现形后的造型以及其间种种让人不舒服的各种魔鬼的模样。钟馗变形后的样子,跟机器人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