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所以不愿自己很快的就死;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得到长生不老药,使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乃至身为皇帝,希望自己永远可以统治帝国而不死,或者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屹立不摇。传说秦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然而长生不老这样的事,都是痴人妄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6-12 13:19:54)
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唯识妙义是佛亲口所说”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
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
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6-08 10:08:11)
接下来的文章,要应答魔龙先生的第叁问(叁)懂如来藏究竟能干麻?能够达到什麽目的?这个目的是人类必须去追求的吗?换言之,懂如来藏能有什麽实际用途?对生活有什麽实际改变或助益?
首先要不要懂如来藏,这牵涉到个人对生命课题的选择,如笔者前篇文章曾经提及,一个人一但起念欲探求宇宙实相或生命实相,这时便跟无始无明相应,好比许多学佛或信一神教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6-06 13:36:09)
佛教的创建,渊源于两千多年前,出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国的一位印度太子。太子的名字叫悉答多,后来他感受到生命中的生、老、病、死、苦等无常的痛苦,于是出家学道,最后证悟成佛。他的弟子们在他辞世后,把他四十九年来所宣说的宇宙人生的真实情况道理,整理记录了下来,并且成立了组织,然后以最诚恳最恭敬的心情称呼他们的老师悉答多太子为释迦牟尼佛,并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许多人努力在学藏传佛教的《广论》,当有人劝他应当离开藏密时,他则回答说:“我不会去修藏传佛教的双身法,我不会邪淫的。”或是说:“那(双身法)是有修行的人才能修的(我现在修行不好,我不会去修的)。”然而不论直接说“我不修”,还是婉转地说“我条件不够”,这样的人事实上已经都了解宗喀巴是属于人类中难得一见的“10P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在一帆风顺时,自我便是最大的信仰、最高的宗教,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为己所用。当灾难包括身体、工作、家庭等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事环境出现重大变故时,便对自己信心动摇,觉得自己微不足道,转向宗教寻找安慰。诚如唐朝著名政治家、诗人王维所说——“一生几多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休”。我在2006年下半年因工作、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事业由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5-26 11:01:41)
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5-15 10:52:37)
传圣法师来文:
  【自宋以来,诸多学人不尚古德之道德操履,却每以己之聪慧,对古德之言对机锋,以识心一一解会了,便以为得,便在人前逞口快,卖弄机关。竟把祖师机锋转语当作实语会、当作道理会、当作是非会,于是乎便去分别解说,定决古德之语句有道理没道理,这个高、那个低,此人已悟,彼人错会等,却不知尽是阴差而阳错矣。却不知祖师意,非在言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