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弓笔谈

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多少人与事,尽在笔谈中。
个人资料
博文


六八十月复课闹革命,我们进了十一中。那时我们只上一门课,毛泽东思想课。毛泽东思想课的教材就是那本著名的小红书《毛主席语录》。每天我把小红书往衣服口袋里一塞就上学去了,根本用不上书包。我把这段讲给女儿听,让她羡慕得不行,因为她每天都要背上十几磅重的书包去上学。那时我们每天都要诵读小红书中的语录若干条若干遍,努力争取要把毛泽东思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六九年三月我们又一次军训。三个月前的那次军训因为发生了行凶斗殴事件没完成,这次军训算是一个补充。这次我们没去郊外,就在离学校“里把路”(差不多三、四里路)的南京药剂学校安营扎寨。领队的是连(年级)指导员工宣队的梁大个儿。梁大个儿是一个复员军人,曾是解放军排长。除了正常的军训外,我们还有一个特别任务,迎九大,即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7-01 04:49:27)

两星期前一个周四的晚上我在练笛子时忽然感到身体左后腰处有点不适,感觉像是岔了气。当时我没太在意,揉了揉腰,抹了点红花油,早早休息了。第二天早上疼痛加重,我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吃了两片止疼药“泰诺”。半个小时过去,这疼还真止住了。我想可能真是岔了气,反正现在不疼了,让气顺顺说不定就好了。那天我还上了一天班,感觉挺好的。快下班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六八年底,我们进十一中复课闹革命后两个多月,学校组织我们这个连(年级)的四个排(班)去一个部队的驻地参加军训。这个部队的营房位于南京市南边江宁县的东善桥镇,距南京市中心约三十多里。当时东善桥镇是个不起眼的乡村小镇,三十多年后这个乡村小镇成为羽毛球比赛用球的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羽毛球远销世界各地,零四年时全镇羽毛球制造业的产值就过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六八年十月,南京市在家荒废了两年的“新三届”们被分进了中学,说是要复课闹革命了。那年头干什么都是为了闹革命,停课是为了闹革命,复课也是为了闹革命,后来的上山下乡还是为了闹革命。这闹革命又是为了什么,不知谁能搞得清楚。我被分配进了十一中。十一中靠近鼓楼,又叫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当时原来的领导班子全都靠边站了,由工宣队领导学校。关于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罗老师是我们小学的体育、美术老师,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罗老师来自农村,他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是晓庄师范品学兼优的高才生。由于学习过于刻苦,他落下了神经衰弱的毛病,学校为了照顾他,没安排他教主课。罗老师体格健壮,黑红黑红的脸上总是带着笑,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印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阳光青年。罗老师田径球类方面的运动样样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六三年暑假里的一天,天很热,我打着赤膊穿一条小裤衩在院子里玩。一个大姐姐模样的人向我们家方向走来。她身穿一件浅色碎花连衣裙,扎两根长辫子,戴一付淡色框架眼镜,显得文静秀气。她向我打听我们家住在哪,说她是新到我们班的老师,今天是来家访的。赤膊站在这么一个年轻的女老师面前我还真不好意思,赶紧跑回家穿衣服。新老师看出了我的窘迫,微微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文革前我们院子里住着四位江苏省教育厅的副厅长,朱厅长就住在我家楼上。
朱厅长是河南人,高高的个子,目光慈祥。他声如洪钟,有点耳背,所以说起话来声音很大,很远都能听见。在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中朱厅长个算得上是一位雅士。他喜欢下围棋,打网球,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到了周末朱厅长会约些人来“手谈”,棋子落盘的啪啪声经常响至深夜。有时他高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几天写了一篇短文“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打麻雀”。当时我也没当回事,贴在文学城我的博客上。谁知一觉起来上网一看,嗬,五、六百个点击。我开张没几天的博客也被顶入文学城博客一百强,甚至冲到了文学城博坛上著名的“老秃笔”和“润涛阎”的前面。网友们对麻雀这一小生灵的关注让咱也腕了一把,那份成就感,多年来未曾有过。一高兴我把博客的链接发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北大中文系现当代文学名师——洪子诚今天我讲北岛的诗,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要讲到北岛的诗出现的背景,一些具体情况。因为,在座的同学有很多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出生在文革以后。对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北岛,或者说“朦胧诗”、“新诗潮运动”,都是很熟悉的事情,就象昨天刚发生一样。对你们来说,那好象是很遥远的事情。所以,我要介绍北岛当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