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昨天一个美国博客朋友给我推荐了中国电影《红颜》(DamStreet),宣称这部电影和他以前看过的任何一部中国电影都不一样。我好奇之下在网上找来看了,之后我问这个美国朋友,(他觉得)这部电影和其他中国电影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他回答说,一方面这部电影很“个人化”,另一方面又很“世界化”(Itseemedmorepersonalanduniversalatthesametime)。这和我的个人感受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4-06-25 07:55:16)
“成为你自己”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句话在“求同意识”还垄断着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国社会,很多时候都意味着一个人和大多数的对立,亦即被“大多数”孤立。 人类社会中的“求同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美国及其他很多发达的西方社会,我们也能感受得到其存在,并在很大程度上让很多人不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4-06-23 07:05:13)
从词汇的定义上观看,“迷信的态度”不同于“迷信”。迷信指对神秘的或超自然现象的盲信,而迷信的态度,则是一种在信念或者观念的取舍上不顾事实而只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做选择的态度。所以,“迷信的态度”并不只存在于某个具体的迷信或宗教群体中,而是一种在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人生态度。 迷信态度的最大特征,就是先选择一种适合于自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面对不同的观点,理性的态度是只看自己认同这个观点与否,或者,这个观点是否符合自己的认识,如果不符合,自己有什么理由能推翻这个观点;非理性的态度,就是联想到观点以外的内容,比如,这人怎么这么偏激?是什么导致了这个人产生如此偏激的想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现在很多人动辄就说,只要心态好身体就会健康。这个说法几乎成了一种信念,从专业医疗人员(西医中医),到普通人,似乎都对这个理念津津乐道。这也导致了太多的人对很多慢性病患者的偏见,即:这些慢性病患者之所以得病,就是因为心态不好,或者因各种原因患有心理疾病。 这个“信念”的证据在哪里呢?大约就在那些活的快乐而又健康的人身上。不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真诚地表扬他人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再谈不擅表扬的“中国人”任何一个人在听了别人真心的表扬之后的心情都只可能是愉悦的。那么,以让他人高兴为目的的真心的表扬,就是一种真正的善举,或者学究气一点说,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刚来美国时,第一堂电脑入门课上得云里雾里,根本没听懂老师在讲什么,所以不得不举手让老师过来给我指点。老师用手指了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偶然在cnd上读到胡适的文章《“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此文是典型的杂文形式,中心意思可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但觉得不妥的,是把自由拿来与之对比,甚至对立,显示了胡适自己对这两个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结果是误导读者。 胡适文中的“容忍”一词是指“宽容”,即英文中的tolerance。而胡适的结论“容忍”比“自由”更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1,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人是群居动物的原因,大约是因为人类的存在离不开“合作”。人在生理能力的各方面并不都优于其他生物,事实上,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其他很多动物,比如我们不能像鸟一样的飞翔,不能像猛兽一样的撕咬,不能像鹿一样飞跑,也不能像蛇一样地隐藏,然而,人类的合作能力却非常突出。也许,合作是人类不但生存下来,还创造了繁荣的文明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7)

琴棋书画与诗词歌赋---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前注:“艺术”一词,在很多场合下有不同的定义范围,但在此文中指广义的“艺术”,即包括了绘画,文学,音乐等等所有的表达情感的创作形式。)引上个世纪的80年代,在我就读的美术学院来了一位法国留学生。此人在美院读了差不多六年的研究生,之后在法国驻华大使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3年我出国后第一次回国,亲戚们忙开了,这里请那里请。一个饭桌上,我提到自己去美国几天后就下餐馆洗碗。本来觉得很骄傲的谈话题材,被一个表兄接过话,说道:听说在美国洗碗久了的人回来见到圆形的东西就想洗,是吗?一时间大家哄堂大笑。好在我本人当时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所以也没有觉得受了歧视,只是笑了笑,继续自己的话题。多年后想起来,这还真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