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三代禮教是宗教,孔子闡發之禮教,外在形式,不錯是文教政教,但內在內容,完全是個天、命、仁為總綱的宗教,以不言為教,體要為教,天人為教,成其精彩特色。至孟子,再落實于心性為教,仍是個內修外證齊全的宗教。
但為甚麼我們後世只當儒家是文教、政教,而不以為是宗教呢?儒家由最根源又最核心的宗教歧出,是經過荀子之專講禮義,其弟子韓非之援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孔子述而不作,經他之手的三代禮教,依然是宗教,有不同者,是更加醇和了!
孔子之教,特點有三。
一是不言之教,實踐為本;二是博見體要,明天人際。以上二點,說之前文。
儒教的第三特點,是這天人關係中,天、命、仁之三要,那邊天與命之天道,是收在仁即人道這邊體認證成:下學上達,知我者其天。
孔子這一修為的教路,由孟子繼承:盡心,知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代的禮教,是宗教,孔子承傳之禮教,自是宗教,這宗教性尤其表現在他的踐證上。
孔子以身作則的踐證之教,不尚說教,而為見于行事的身教,天、命、仁一皆體而有之,乃為不言之教,這是孔子宗教的一大特點。
孔子宗教的第二個特點,是他多聞善擇,博見體要,透入三代之禮的核心,抉發其學卜筮之「恒德」,其教祭祀之「配命」,突顯這一根本天人關係。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已舉證,孔子傳承的三代禮教,是宗教;孔子將此禮教有之于己,予以實踐出來,亦是宗教。
真正的宗教,是活出來的,不是靠說出來的。孔子一落到禮教這核心的問題,便是篤行,見諸踐證,不尚空談,故為一無言之教。
由于孔子本人的宗教,注重的是在人生遭遇裡,如何去真切體驗天、命、仁的宗教實際,不為建構思想體系,所以每每為人所不察。
這一篇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文說孔子研習承自三代的禮教,是一極具規模和內涵的宗教。
今言孔子自己實踐實證的這禮教,還是宗教。
請詳見此篇。最近雖曾分批摘引,這回全錄。
....................................................................
《宗教,一講天命,就是迷信講命运嗎?》    吮露鶴
三代文明,乃以華夏古禮為中心,環繞這古禮的禮教,就是中國的原生宗教。取徵文物,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為了朋友們對上述論題,可以作較全面理解,有必要把我的論點完整表達一下。
前文已說,儒家是宗教,因孔子本人的職志與生活,承傳了禮教。禮教實宗教,到了孔子不光理解它學習它,更著重有之于己的默默踐證,所以在他身上,有個不言之教的宗教。後來的儒家,從他那裡承繼的,有到與不到,故儒教的宗教性,因人因時之不同,有的多也有的少。
首先請先看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認定儒家是宗教,是由任繼愈正式提出來的,從此作一命題,可以放在中國學術圈,成為一種基本的認識。此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起,至今也有卅多年啦。
任先生總算是官方認可的知識權威,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更受委託,獲毛主席批示,成立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擔任創所所長,乃國家培育宗教學人材的奠基人。因其身份特殊,一言沒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望著日曆上的十.一,看到的是個加、減號,彷彿新中國這六十年,簡寫就是+與-。
毛主席曾經既似謙虛又驕傲地說過,他平生只幹過兩件大事:一是建立共和國,一是發動文化大革命。(大意)這是一手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精神偉大勝利;一手廢:中華整體文明和個人尊嚴砸個稀巴爛﹣﹣大立,大破,先加,後減。
鄧總工程師曾說過兩句名言:「摸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羅爾斯維護民主信念,哈貝馬斯批判極權意識,可分別代表美國與德國當代的兩種重要政治哲學,他們的政治倫理對話中,宗教成為文化攻防戰的焦點。
二位都追從康德的倫理傳統但諱言其形上方面,並按照黑格爾二分國家政權與公民社會的方法,把人與人的關係,區別為公眾空間與私人空間。早前人視國家是文明成就,社會已脫禁忌和習俗統治的自然狀態,國家也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倫理一定是自主倫理,凡由他人代判代決代勞的不算。但自主該怎麼個自主法呢?像當代多番努力,嘗試過訴諸直覺與形式,或存在與本我,或進化與行為,倫理的價值反形混亂,真假是非善惡莫知何適何從。因而很快修正,拿出建議與指令,或信心與自我,或公度與認知,權作補充。人終漸漸發現,單打獨鬥凭語言、生命、生存,並不足恃,倫理需要規範,不是唯理、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