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土耳其之十六:行走在石峰丛林的卡帕多西亚(2)洞穴文化

来源: 林间溪 2012-06-08 17:46:2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464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林间溪 ] 在 2012-06-11 15:28:4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Day 10  四通八达的地下城市, 不可思议的洞穴文化

如果说,是自然赋予了卡帕多西亚独特神奇的景观的话,那么真正使这里成为一个谜一样地方的则是那些人工开凿出来的洞穴和地下城。卡帕多西亚的历史可追述到公元前 20世纪,赫梯人  (Hittite ) 就在这里生活,由于特殊的地质因素,表面坚硬的石灰华岩层下面是松软的火山灰层,很容易挖开,在岩石下挖洞也是从那时就已经开始。公元前1100年左右,弗里吉亚人 Phrygians取代了赫梯人,4个世纪后吕底亚人  (Lydian) 又成为这里的主人,之后便是波斯人Persian、马其顿人(Macedonians 等等,虽然族群更替不断,但挖洞开穴的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

          卡帕多西亚石柱岩洞多得数不胜数。纪元初基督教在西亚兴起,遭到信奉多神教的罗马帝国迫害和残酷镇压,以著名使徒圣保罗为代表的耶稣基督的第一批信徒离开耶路撒冷,来到地势险要、适宜躲藏的卡帕多西亚,地下洞穴就成了他们的栖身地。躲避宗教迫害的基督徒扎根于这一地区,在与世隔绝和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繁衍生息,可以说,卡帕多西亚的历史就是一部基督徒的苦难史在以后的岁月里,随着逃亡教徒的增多,洞穴不断扩大,渐渐形成迷宫般的地下城。

洞穴教堂 


地下城 



不可思议的卡伊马克勒地下城(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 

卡帕多西亚的地下城最早由谁人挖掘至今仍是一个迷。从公元1世纪第一批基督教徒逃难至此,地下城就已存在,并在不停地挖掘中。每一次遭遇危险,他们都转移至地下。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军队穿越十字路口,掠夺土地,把基督徒赶往波斯、埃塞俄比亚和非洲服苦役,为逃避追赶,基督徒们又涌向这里。公元8世纪,基督教内部的一场冲突引发了禁止偶像崇拜运动,各地崇尚偶像的基督徒也逃亡这里,教徒人数达到了顶峰。经过不断扩大改进的地下城变得更深和更隐蔽。 

         如今我们看到的地下城,庞大得令人不可思议。它是由至少36 座地下城组成的网状系统,且城城相通。我们参观的卡伊马克勒地下城8深达60米,可容纳30005000人居住。地下城有很多出入口,很难被发现。地下城的房舍按用途规划为卧室,作坊、厨房、武器库、储物室、水井、会议室、教堂、葡萄酒酿造地和墓地等。 每一层的出入口都设机关,洞口上方置一个大圆石轮,若有敌情,启动开关,石轮会自动滚下,堵住进口。各层有梯子相连,并挖了数十条竖洞和外逃的秘密出道。通风烟囱直接开口到地面,整个地下有1500条通风道从上而下深达 60米,贯穿整个城市。

各种用途的房舍

  

石门随时可关闭入口 


连接各层的竖洞,若有敌情可快速传递给下方 


 

          地下城规模庞大,层叠交错,在第一层我们看到了马厩的遗迹,第二层则有睡房和教堂、神学院、洗礼间等,教堂的墙壁上刻有十字架。下到第三层,有储藏室、石磨、酿酒坊和酒窖。有一块安山岩很特别,上面有57个孔,据说是打制铜器用的工作台,这种技术在史前时代已经开始应用。第四层有更多的酒窖和葡萄储存室,一条长走廊指向厨房和炉灶,那里存放着防御用的圆石,可以阻止敌人进入。



 一些宽敞的地方用来举行宗教仪式 






厨房里做的炉灶还留有烟熏的痕迹

 制酒作坊 那一个个圆洞便是放酒瓶的地方


 打制铜器的工作台


连接各个层次的长廊通道 

 

狭窄的地方,人只能弯腰通过 

奥斯曼帝国 建立后,小亚细亚全面伊斯兰化,基督徒几乎绝迹,地下城彻底弃用,卡帕多奇亚渐渐被人们遗忘了,直到 20世纪才开始被重新发现。最先发现的地下城并不是这里,而是 2公里外的代林库尤村Derinkuyu)1963一个农民偶然挖到到一个洞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与村民入洞一探究竟,结果有了惊人的发现。两年后,卡伊马克勒(Kaymakli)地下城也被发掘出来,接着10年中,先后有36座地下城被发掘出来。 卡伊马克勒地下城是面积最大的,而代林库尤地下城则是最深的共有11层。不可思议的是,所有地下城之间都相互贯通。合在一起有7000多房间,可以容纳10万人,非常壮观。现在地下城可参观的部分仅仅是全部的 一角。近年来地震造成这一带山体滑坡、地下教堂和房屋坍塌,暴露出一批洞口,迹象显示,可能还有五六十座地下城仍在沉睡中。


让你看不到的格雷梅洞穴教堂(
Goreme Open Air Museum)

 在卡帕多西亚由远古时代火山喷发而产生的熔岩构成的石窟群,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放眼望去,悬崖、深谷、岩石遍地,岩洞数不胜数,从公元一世纪起,以著名使徒圣保罗为代表的耶稣基督的第一批信徒离开耶路撒冷,来到卡帕多西亚,建立了小亚细亚的第一个基督教区。他们不仅在地下挖掘,同时也在地上修建:修建洞穴教堂。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订基督教为国教,卡帕多西亚成为传播与研究基督教教义的中心。大批教堂、修道院和其他宗教设施在山岩洞穴中修建。同时,不少接近上帝而 追求苦行生活的修士也来到这里,形成松散的宗教社会。基督徒们凭着坚定的宗教信念,舍生忘死地挖成一个个岩洞教堂,他们把信仰寄托在这些天不老地不荒的洞 穴岩壁上,让圣母、圣子与圣灵与他们永远在一起。多年的修建,卡帕多西亚遍布洞穴教堂,现记录在册的洞穴教堂有三千多个,相信还有更多的教堂由于塌方,道 路封闭等原因而不为人知。

          格雷梅可以说是整个卡帕多西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小镇,其住宅、道路、古建筑遗址大都沿着峡谷分布。它方圆不过1公里,但其地形景观、洞穴小区、教堂壁画等都是最丰富、最密集的,汇聚了奇特地貌和洞穴文化的精华,因而被称为格雷梅露天博物馆(Goreme Open Air Museum),是卡帕多西亚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这里的每座岩峰几乎都被挖空,每一座岩山都是一座教堂,修士们甚至把教堂建到几乎无路可上的山岩顶尖上,使得小小的格雷梅就聚集了教堂约30座。据说大规模挖掘洞穴教堂起始于公元 9世纪一直持续到12世纪。格雷梅的意思是“让你看不到”(You can't see here),它形象地概括了洞穴教堂的特点,它们或藏匿在石柱下,或隐身于岩壁上。从外表上看, 只是一个个开着洞的石柱石峰,内部却另有乾坤。整个石峰被凿空成大厅,岩石被巧妙地凿成拱门、圆柱、拱顶。无论洞顶或岩壁,都保留着大量的湿壁画,目前开放的 36座教堂内的壁画基本上都是公元 9世纪后的作品。





圣巴西礼拜堂(
AzizBasil Sapeli

是位于博物馆入口的第一个教堂,年代可以回溯到11世纪。在正面的半圆壁龛上有耶稣像,旁边则是圣母子画像。北侧墙上有圣西奥多(St. Theodore)画像,南面的壁画则是圣乔治(St George)骑着马的画像,壁画都十分残破,色彩为单一的赭红色,是当时人们能找到的颜色。卡帕多西亚地区很多教堂里圣像的眼睛都遭到破坏,至于为什么只是眼睛被损有着各种说法。Delik告诉我们的版本是因为当地人相信圣像的眼睛能治病辟邪,因而一旦家中有人生病,人们就来祈祷,并带走一些眼睛上的灰土作为药品,久而久之圣像的眼睛就全挖空了。


苹果教堂(ElmaliKilise

          由于教堂位于直立的岩石上,因此没有大门,必须通过狭窄的岩棚始可进入。教堂建于1050,里面有4根柱子,9个小圆顶,1个大圆顶和3个半圆壁龛。照片中白色部分是为保护洞穴教堂而做的加固。关于教堂的命名有人说,苹果指的是中间圆顶上的天使加百列(Gabriel)左手上的红球,也有人说是教堂门口的一棵苹果树。而教堂里面的原始壁画,其中几处仅仅有赭红色线条和几何图形,以此来崇敬上帝,这是公元725-842年的禁绝偶像崇拜时期所遗留下来的。



蛇教堂(
YilanliKilise

取名蛇教堂是因为教堂里壁画上的那条蛇。左边的壁画:圣乔治(St George)和圣西奥多(St Theodore)正在攻击一条蛇模样的,君士坦丁大帝和其母亲则手握十字架站在一旁。传说她通过梦镜找到基督遇难的十字架,十字架的一节现埋在伊斯坦布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基石下,而另外的两块分别埋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下。右边的壁画很有趣:一位裸体白胡子老翁,却有着女性的胸部。原来她是传说中的埃及圣女安诺菲莉欧斯(Onouphrios),由于长得太美,不断遭到男性的骚扰,使她无法专心修道。于是她每天向圣母祈祷,终于奇迹发生了,上天让的面容变成,半男半女的安诺菲莉欧斯最后终于因其虔诚而被进封为,所以这座教堂又称为圣安诺菲莉欧斯教堂(St Onouphrios Church)。


圣芭芭拉礼拜堂( Azize Barbara Sapeli)

圣女芭芭拉是埃及殉道士,她父亲为反对她信仰基督教将她囚禁以至处死。教堂建于11世纪,部分以红色赭颜料画上线条及几何象征图案,风格简约,北墙则画着圣乔治和圣西奥多骑着马与一条龙作战的场面。 


拖鞋教堂
(Carikli Kilise)

          教堂的名字来源于门前基督升天留下的一双脚印,据说此教堂是耶路撒冷基督升天教堂(The Church of the Ascension)的翻版。教堂与黑暗教堂同处一座岩石山中,里面最著名的是一幅圆顶中央的全能的基督画像 。


黑暗教堂(
Karanlik Church

          黑暗教堂是露天博物馆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建于11世纪,名字的来源于教堂内只有一个很小的洞口透进暗淡的光线。奥斯曼帝国统治后,教堂沦为鸽子洞直至1950年。经过14年 的修复,小心去除墙壁上的鸽粪,鲜艳的色彩才展现出来,是目前卡帕多西亚保存最好的教堂,完美地展现了拜占庭时期壁画艺术。这个教堂也是博物馆里唯一要另 外收费的地方。一进门就感到眼前一亮,真是太棒了!里面四面墙完全被壁画所覆盖,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个世纪,但大部分壁画的色彩依然鲜艳。壁画全是关于旧约圣经的故事,包括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被犹大背叛、祈祷图、天使报佳音、进入伯利恒、基督诞生、基督少年时、最后的晚餐等等






托卡利
大教堂(Tokali Church 

又称纽扣教堂,位于博物馆外面,是最大的教堂,有着三个礼拜厅,更有最传神的壁画,蓝底红线条及白色的运用让人叹为观止,教堂内壁画的色彩保存完美,色彩依然鲜艳。湿壁画主轴是讲述耶稣的一生。教堂内精美的圣画、优雅的廊柱、华丽的装饰令人肃然起敬,它们千年来沉睡在卡帕多西亚奇幻孤绝的岩洞里,保持着与世无争的澄澈与宁静,使人简直无法将它们的精美和洞外荒凉贫瘠的山岩联系起来。








庄严肃穆的苏菲回旋舞Sufi Whirling Dervishes Ceremony

在前面关于孔亚的章节中曾经提到土耳其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神秘主义诗人梅芙拉纳·鲁米创造了苏菲回旋舞Whirling Dervishes。说是舞蹈,其实是一种祈祷仪式,一种旋转修行之法,通过歌谣和旋转,寻找与阿拉之间的神秘结合,以为最高教义精神,宣扬容忍、谅解;通过修行,能从日常生活的痛苦、焦虑中解脱出来。在孔亚由于时间短暂,我们没有能够欣赏到旋转舞,但我们有幸在卡帕多西亚见识到这场庄严的仪式。


          晚上六点天已全黑,我们来到萨尔汗驿站,我们将在这里观看苏菲回旋舞。萨尔汗驿站,建于
1249年,是现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丝绸之路古代驿站之一。夜幕低垂星辰闪烁,萨尔汗在夜色中熠熠生辉,雄伟的拱门屹立在沧桑浮世,一时有了穿越时空的恍惚。




庭院中用于装饰的古董

 

           巨石筑成的驿站四四方方,被装修得朴素无华。空旷的院子头顶星空,中间一柱喷泉水花四射。走进大厅四周一排排座位环围着中间小小的舞台。灯光逐渐暗淡,拱顶下几个身着黑色长袍,头顶驼色高帽的僧侣一步一顿象幽灵样从黑暗中走出,全场一片寂静。在一个乐师一阵开场可兰经的吟唱后,悠远的苇笛声响起,悲婉哀怨。渐渐地,鼓、铙钹及人声合进来。乐音中,6个 头戴驼色圆顶高帽,身穿缁衣的舞者跪坐地上,闭目祈祷,然后起身相互对视行礼后开始旋转。人们看不到他们的眼神,只能看见一团团的黑影在不停地旋转,感受 到他们起舞时带起的微风。灯光逐渐变亮,此刻舞者凝视着前方,脱下外袍,露出一身白衣白裙,双手抱胸,头斜枕肩,继续旋转。据说高帽象征着墓碑,黑衣意味 着死亡,而白衣白裙则象征坟墓,脱衣寓意着从地上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坟墓中走出来,对视则表示彼此灵魂相通。乐音渐强,歌声抑扬,召唤真主及先知穆罕默 德,白袍渐渐打开飞舞,黑暗中如6朵盛开的白莲花。旋转加速,舞者双手展向两侧,右手手心向天,左手半垂空中,低垂眼睑,神情愈发沉醉,有恍惚的狂喜,也有悸动的凝眉。45分钟就这样随他们飞旋的白袍流逝,舞者收步,屏息抑气,依然静默,颌首低眼,缓缓退场,独留沉寂……

拱顶

舞台

回旋舞 表演过程中不能拍摄、不能鼓掌,这是网上找来的照片


乐师们使用的乐器

这就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回旋舞。13世纪塞尔柱突厥帝国鼎盛时期,在首都孔亚,神秘主义诗人和哲人梅乌拉那·鲁米创立苏菲教派。苏菲教徒在修道中隐居修行1001天 后回到家庭,将世俗生活与灵性结合在一起。他们跟真主安拉精神交流的方式就是沉思的旋转,运用隐喻的语言表达他们对真主的热爱与怀念。接连不断的旋转象征 四季交替,逆时针,是穆斯林朝觐时围绕天房旋转的方向,象征宇宙万物都向着性灵与智慧、爱与真理旋转不停。抱臂两手交叉于胸前表示神的独一性,旋转中右手 指向天际象征接受真主安拉的指示,左手指向地表示将神意传达到人世。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Delick给我们讲的关于苏菲教徒修道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立志修行苏菲将自己奉献给真主,他来到一位苏菲大德屋前敲敲门表示自己修道的意愿。大德问到:“谁呀?”
“是我”年轻人回答,

“回去吧,我的孩子,等你领悟了再来。”
  于是年轻人回去继续参悟。一年后他又敲响了大德的大门,
“谁呀?”

“是我。”

“回去吧,我的孩子,等你领悟了再来。”
  年轻人无奈,只好回去继续参悟。又过了一年,他第三次敲响大德的大门。
“谁呀?”

“是你。”年轻人回答。门开了,“请进吧,真主与你同在。”

这就是苏菲的真谛,没有你我彼此,大家灵魂相通,精神结合,与真主同在。

苏菲教派在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后被封禁,教徒们转为地下,十几年前才开禁,回旋舞也作为国粹被介绍给游客。萨尔汗驿站里的回旋舞素朴、收敛、真切、深沉,没有五彩裙裾,没有绚丽场景,没有舞者对观者的微笑交流,但却直接触动心灵。


 

所有跟帖: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很高的境界。 -Redfernbus- 给 Redfernbus 发送悄悄话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8/2012 postreply 21:28:09

很好的文章,谢谢了。 -johndoe23- 给 johndoe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09/2012 postreply 20:00:5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